要使老人健康长寿,仅靠物质上的关心是不够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8/14 18:58:35   点击数: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有的老人只想着自己,对亲属、友人愈来愈不关心。有的老人不注意清洁卫生,不更衣、不洗澡,不事修饰。行为的改变人的行为受感觉、知觉、运动、思维、情感、智能、意志、性格等的影响,少数老年人因脑子发生病理变化,可出现不正常行为,如贪小利。有的老人由于多疑、妒忌、不安全感、情绪障碍而影响行为,影响他们和家庭、社会的关系。这类情况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老年前期痴呆、老年期痴呆、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亨氏舞蹈病等。这些都不属于一般老年人的精神改变。上述精神改变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发生的。有许多老年人,精神状态可保持相当良好,即使发生精神障碍,也有轻有重,有早有迟。我们讲究精神卫生,就是为了要防止、减轻、推迟这类精神改变,以保持和增进精神健康,使老年人健康长寿。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些自发的“老人角”,或在公园,或在街头荫下。

老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打扑克。台湾近年成立了一个叫“怀属社”的机构,服务项目就是陪老人聊天。公司成员大都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对天文、地理、历史等都有一定的了解,京剧,小调也能来一段,他们与各阶层的老人接触,都能投其所好,聊得叫人开心。这种服务要收费,生意兴隆,因为他们抓住了社会上许多老人的心理特点一一有钱,但是孤独。莎士比亚曾把人的一生形象地分为七期,老人则要算暮年了。

人到老年,心理难免发生一些改变,古人就曾有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现在的老人享有公费医疗和退休金,物质生活并不困难,而最苦恼的是精神生活。退休之后,离开了工作岗位,社会活动量减少,生活也无须象上班时那样紧张和有规律。有些有特殊专长,爱好的人要好些,他们可以钓鱼,绘画,练书法,养花鸟或从事一些社会活动等,从中找到乐趣。但更多的老人,他们毕生忙于工作或家务,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

一旦退休,就很难适应这种闲散的生活,整日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出现多愁,猜疑,情绪激动或者头晕,失眠,胸闷等症状,有人称为“退休应激病”在精神空虚的时候,部分老人容易迷上打麻将,通宵达旦地砌“方城”,结果诱发许多疾病,有的甚至负债累累,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多年来我们讲尊老爱老,人们往往只重视在物质上赡养老人,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庭的逐渐解体,“精神赡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英国有位哲人曾说过:“生命的潮汐会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现代医学认为,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的莫过于恶劣的情绪,要使老人健康长寿,仅靠物质上的关心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使老人精神愉快,老有所“乐”。做子女的应懂得老人的这一心理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

尊重老人每个家庭的建立,都有老人的功绩,尽管人到老年会出现耳聋眼花,记忆力减退,爱唠叨等毛病,且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与老人存在很大分歧,但从老人的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应处处尊敬老人,听取老人的意见,不能动不动和老人争吵,甚至打骂老人,使老人的身心受到摧残。培养老人一种爱好在生活中人们可发现,那些特殊爱好的老人,退休后依然红光满面,精力充沛,并不显老。有益的爱好的确可以使人长寿。家里老人如有爱好,应该鼓励和帮助他,并为他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如养花鸟,钓鱼,练书法,做手工艺品,听戏曲等。对没有特殊爱好的老人,应帮助他从头学起。找到一种适合于他的爱好,如介绍一些某方面有爱好的老人,给他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或工具等,使老人找到一种精神寄托,老有所乐。常陪老人聊天孤独是现代老人普遍的感觉,一些老人尽管儿孙满堂,但有的不住在一起,有的居住在一起,因子女们有自己的工作,来去匆匆,很少有机会与老人坐下来聊聊,还有一些做子女的认为,只要常给老人买一些吃的穿的,就算是孝顺老人,很多老人并不看重子女们买小东西,而是希望子女们能经常与他聊聊天,说说家常。做子女的应该懂得老人的这一心理特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tjsjb/25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