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总是试图解决问题,尽管头脑是所有问题的始作俑者。但我们现在头脑层面,去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的时候,她就像是一个喝醉酒的裁缝拿着一把坏掉的尺子,去修改衣服一样,因为所有的问题在头脑思维的参与下已经变得不那么客观了,它只是头脑思维的一个产物,是过去遗留以及未来担忧在头脑层面的投射。那不是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真正面对的问题不在头脑而在当下。但人们却乐此不彼的沉溺头脑思维里面以为自己做的正确无比的事情,实际上那不过是在虚耗自己的生命,同时以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形式体现在你的躯体上。
意识疗法提供解决痛苦的方向性和方法性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接纳自己,感知当下!这为我们自己疗愈痛苦提供了可能,这也将为我们看待生命的方式点燃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能大大的帮助我们终结许多人日复一日的受苦日争斗!意识疗法里面提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活出自我,只有活出了自我人们才会出离头脑的絮叨,只有活出了自我的人才会停止无意识的抱怨,只有心理成长并强大起来的人,才有能力与过去的原生家庭握手言和,才能在当下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没有办法在梦中活出自我,宗教也好,哲学也好,心理学也罢,旨在让人出离梦境,在《般若心经》里面提: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任何思维产生都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如果你在幻想,那就在营造梦境!
如果你是在计划,那你是有意识地,你是觉知的,所以你要看到这种虚妄,看到自己的梦境,你才能够从梦境里面走出来,才能摆脱一切苦厄,在梦境种人们是无意识的,梦境也是深层次痛苦生发的地方。
在痛苦的驱使下,头脑一直在寻找快乐的方法,但快乐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一组二元对立的周期,你有多快乐,你将来就有多么不快乐。而且这种不快乐将会被加倍放大,这是大脑的一个特性,我们总是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大脑总是对得到的东西不会那么愉快,但是对失去的东西却耿耿于怀!所以大脑一直在制造痛苦,同时又通过取悦头脑来应对痛苦!所以我们一直处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自疗心理学(意识疗法自我疗愈)》第46章
如果单单是从精神学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心理问题表现出来的非正常的精神状态既没有器质性病变,也没有病理性因素。所以让人感觉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如果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你就会发现可选择的路就非常之多。这往往跟固有的性格行为有关系,而在意识疗法里面称之为限制性信念!
如被迫害妄想是以限制性信念为基础过度相信头脑的一种状态。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有此症状的患者常常坚信自己被某个人迫害,具体的迫害方式多种多样,如:觉得有人投毒,有人跟踪,有人监视,有人毁谤等,由于患者有上述病态的信念,所以,常常出现异常的行为!精神学的话,可能会从导致这种状态的病因病理入手找到原因,而作为心理学的话他可以从更广泛,更高的层次找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比如他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的事件,以及他对自己所经历事件的主观解读,都可能导致他当下这种状态!
正所谓千人千面。每一个看似荒谬不经的举动以及让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后面隐藏着难以置信的真实。如果我们没有拨开层层迷雾的能力,就会迷失在我执当中。当我们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我们都会相信自己所见到的,而这些往往是跟你所处的世界是全然脱节的。这就好比我拿一片叶子挡在自己的眼睛前面去看泰山,我们会发现这片叶子比泰山还要大,如果这种观点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并成为一种限制的信念藏在你的潜意识层面。
由此导致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就会产生偏差,对人生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对价值的取向可能变得更加的极端。所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你就没办法整合心身,让心身达到平衡状态,成为心身的主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自疗心理学(意识疗法自我疗愈)》第48章
害怕的是你的头脑,受害的是你的身体,当你开始通过践行而建立新的神经元连接变得觉知的时候。你就不认同头脑编造的故事,接纳身体的反应但并不受情绪控制,然后坚持去做该做的事。唯有行动起来积极“有为”,才能达到对症状“无为”而治的目的。新体验取代旧感觉,新的思维模式取代了旧有的思维模式。那么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跟价值观也会发生改变。这意味着内在的真实的自我的成长强大,然后心理症状将自行脱落。就好比是蛇褪去老旧的皮,连头也不需要回一下。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