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书单丨如歌的行板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3-2-2 4:11:25   点击数:
  

去年年底,曾经整理编发过一篇《年度书单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今年如是。

年是多事之秋,铁链、冰雪、枪炮、飞机、高温、地震、足球、大火、白纸、黑纱、奥密克戎……各种符号卷起的舆情波涛汹涌,更有“草一般飘起来的谣言”,暗流涌动。是非得失,现在谈论都还为时过早。但这一年注定已经改变了些什么。而生活正如痖弦在《如歌的行板》一诗中所说:

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的

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书照常得读,札记照常得写,有些关乎时事,有些关乎个人,不一定都带给人智识,但可以令人保持清醒,抵抗虚无。

同样,这不是今年阅读的完整书单,而是从中挑选的30种偏通识的人文社科读物;这也不是一份推荐书单,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各有异,所好不同。这只是一份个人求知向学的阅读记录,不揣浅陋,分享给有兴趣的朋友。

No.1西川著《唐诗的读法》

北京:北京出版社;年4月初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川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诗人三剑客”。年,海子和骆一禾先后离去,独留西川依然在坚持写作与讨论诗歌。近年来,西川把精力投入中国古典诗歌与艺术研究,相继出版了《唐诗的读法》与《北宋:山水画乌托邦》两本小书。

作为诗人,西川对唐诗的读法自然不能作为按图索骥的教材,而是有他独特的观察视角。他着眼于今人对新诗的误会,对古诗的误解,强调读唐诗不应局限于清朝中期审美标准下的选本《唐诗三百首》,而应放眼全唐诗;读唐诗需要足够了解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与写作现场。而唐诗的不可再生,也并非由于后代诗人的才力不如唐朝诗人,而是因为产生唐诗的环境改变了。所谓文随世变,世道变了,文章岂能不变?

No.2谢冕著《中国新诗史略》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9月初版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诗歌批评家、文艺评论家谢冕先生晚年的一部力作。本书叙述了中国新诗百年(—)发展简史,“主要着眼于百年新诗演进的脉络及问题”。

全书叙述晓畅,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与激情;材料选取典型,引用文献数量适当;对新诗发展史做到了“了解之同情”,立论公允,不愧为名家名作。

No.3林贤治著《中国新诗五十年》

桂林:漓江出版社;年11月初版

在文化界,林贤治是一个自觉与体制相疏离,不混圈子,甘于边缘又不容忽视的评论家。他的这本《中国新诗五十年》不是一部系统、规范的当代诗歌史教材,而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烙印的个性化诗歌批评史。

林贤治以西方诗学理论为资源,以独立精神立论,史论结合,梳理了建国以来五十年间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书中对于后期北岛、舒婷、翟永明以及韩东、臧棣等当代著名诗人的批评,大胆辛辣,入木三分,在别处难得一见!

No.4陈义芝著《不安的居住》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年4月初版

陈义芝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虽然他的父亲是流亡台湾的军人,但他却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即便如此,他依然感到自己是“不安的居住”。乡土与古典,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两大支柱。两岸开放探亲后,陈义芝回到他的父母之乡——四川忠县,留下了两首长诗《出川前记》和《川行即事》,收在了《不安的居住》这本诗集里。

今天,两岸关系再度恶化,恢复开放“小三通”还在磋商之中,而台湾的青年人怕是难以像陈义芝那样怀有居住的不安了。乡愁不再,未来难说。

No.5北岛著《履历:诗选—》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6月初版

冷峻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怀疑精神,尖锐的批判意识以及浪漫主义气质,现代主义特点,超现实主义色彩,这是北岛早期的诗歌风格。

北岛早期的诗歌被公认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一代人的代言。他用诗歌为时代发出最强音,最著名的便是那首《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疫情时代,重读北岛,读书札记详见:读北岛《履历》《在天涯》丨一代人的诗歌记忆

No.6西川著《深浅:西川诗文录》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年1月初版

这是一本已经绝版的西川诗文集。作为后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又是“知识分子写作”的提出者,西川在当代中国诗人群中长期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tjsjb/24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