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真”、“伪”心理学
与心理咨询
成功学等激励人心的鸡汤文章貌似是从心理角度激发人们的正向能量,但是只给结果不给过程,一味追求成功的话,可能会伤害到个体,就变成“毒鸡汤”。
一些由成功学、心理学、催眠术和心灵鸡汤等汇集而成的“身心灵”培训课程收费惊人,打着自我成长的旗号,实质是洗脑、敛财,成为精神传销。例如:央视曝光过的“创造丰盛心灵培训”涉及传销诈骗,敛财数亿。
电视里的综艺节目、影视剧等涉及到的心理咨询,更多是为了舞台效果或者剧情人物塑造,可能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例如,前段时间,引起业内广泛争议的综艺节目--“薛之谦沙盘事件”。
心理学科普与心理咨询伦理
徐凯文老师发表过一篇文章,提到过有关心理学科普与心理咨询的伦理问题:
“心理学的科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包括亲子关系对人的重要影响,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处理人生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等等。但是,作为心理学的科普者,前提是把基于科学研究的知识和经验告诉普罗大众,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分清个人经历、经验和科学认识。”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咨询师,一个必要经历的训练就是先通过自我体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创伤和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以避免将自己的问题带进来访者的咨询中,对来访者造成误导。这实际上也是重要的咨询伦理议题——职业责任。心理师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发现,在专业界限和个人能力范围之内,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工作。”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的伦理你知道多少、你的心理咨询设置严谨吗?
你的保密原则有坚持吗,哪怕你的个案是五岁的孩子?
是否可以和来访者谈恋爱、如何处理咨询中的多重关系?
网上心理咨询与面询有什么不同?
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如果你是来访者你的咨询师是否在咨询中出现过伦理问题?
如果出现过,你意识到了吗?
中育心理(中国心理学会培训组)特别邀请到徐凯文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领域常见的一些咨询伦理问题以及徐老师对咨询伦理的理解。咨询伦理问题的应对,往往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很多情境下并没有绝对正确的处理,在本次讨论中可能很难对一个具体的咨询案例中的心理咨询行为做出伦理决策和判断,我们更多地着重与理解心理咨询的内涵以及背后的价值观。
徐凯文老师
简介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伦理委员、秘书长;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副教授;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师;
医院(UFH),执业精神科医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社会精神医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创伤治疗危机干预犯罪心理矫治,心理咨询伦理。
近年来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共同建立了《互联网+心理实验室》,主持发展了《心云》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出了心理危机的树理论、空心病理论和社会临床心理学。
年4月25日晚8:00-9:30
保密原则、咨询关系、网络咨询、
节目中的伦理
0元!
以下内容很重要
温馨提示:什么是报名成功?
管理员会在开课前两天建群,
请您在报名成功后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