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参加中国心理咨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7-9-3 10:43:50   点击数:
  

摄影:悟道

(感谢授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加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大会有感

初雪、源来如此/文

6月29日到7月2日,我参加了堪称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界“两会”的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大会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第五届大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年学术会议。此次会议,来自国内外的余位临床心理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多位参会人员、多名学生、多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总共逾0人齐聚北京大学,共襄盛举。

我是首次参加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业会议,领略了各路大咖们的别样风采,认真聆听了行业专家们对此行业的剖析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通过参加几个论坛和工作坊,更真切体验到模拟心理咨询的现场气氛;同时,还和一个小伙伴一起学习,对上课老师讲到的东西及时讨论,更好地内化了知识。通过参加会议,有以下几点深切的感受。

1、如何做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目前,这个行业中,拿到心理咨询师证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合格甚至专业的咨询师并不多。因为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不仅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较多的实战经验。并不是说你一考个证,就立马可以开张上岗了,而是需要你积累足够数量的案例,做自我成长,被督导等等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专业的咨询师。

诚如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所说,“一个专业的咨询师,需要具备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三样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知识,就是你从书本上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比如各种心理咨询流派、各流派的咨询方法等等;所谓能力,就是你对咨询师这个工作的“胜任力”,比如岳晓东老师说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几项基本功——“倾听、共情、察觉、洞察和沟通”能力等;所谓价值观,就是你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作为一名咨询师,价值观首先要“正”,要具有职业道德,遵守职业伦理。

听课过程中,小伙伴打趣说要当一个咨询师,得具备“三有”:有钱、有闲、有病。我猛一听,觉得有点不解,可听了小伙伴的解释之后,觉得确实是“话粗理不粗”。“有钱”,是说做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很烧钱,而且赚钱也慢——前期,你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去参加培训,提升自己;即使你入了行,也不会一下子赚到很多钱,因为你能够做的个案的数量有限,而且更要保证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行业有时需要靠“情怀”才能走下去(虽然现在有时谈“情怀”显得有点装)。“有闲”,是说你需要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培训,和同行进行交流互动,开阔自己的视野。“有病”,是说有些人之所以入行,刚开始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才开始学习心理咨询知识的。在“助己”之后,才进入这个行业,开始“助人”。而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能量,才能够给来访者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自己内心不够强大,自己还有未处理完的创伤,就会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最终可能不仅没医治好来访者,还伤害了自己。

2、心理咨询是否有用?

对于这个问题,岳晓东老师的一句话我很受启发,他说,“管用的未必是科学,科学的未必管用”,“心理咨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玄学”,我很赞同岳老师的这些说法。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人,人的大脑结构精密复杂,人的情感、心理有时更是深不可测,所以,心理咨询的效果无法像科学实验那样有很显性的评价标准。不过,即使这样,并不代表心理咨询的效果无法衡量。它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量的量表来判定。另外,也可以靠观察来体验和感受。诚如张天布老师所说,要衡量心理咨询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在表现,这属于客观效果;也可以通过来访者自己的个人体验、领悟和感受,这属于主观效果。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当出现比较轻微的心理问题时,如果自身“精神免疫力”很强的话,可以自行解决;如果自身“精神免疫力”很弱,又没有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就往往容易演变成心理问题,更严重的,就会恶化成心理障碍。所以,心理咨询虽然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传入的时间也就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我相信,终有那么一天,当说起某人有心理问题时,不再招来异样的眼光,也不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与众不同,而心理问题也像感冒发烧和其他疾病一样,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3、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会议上,我参加了“中国文化与心理治疗”工作坊,有幸与张天布、徐凯文、贾旭东、郝滨、刘兴华、朱建军、赵旭东等几位大咖面对面,聆听他们对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关系的对话,如醍醐灌顶,脑洞大开。

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古圣先贤们智慧的光辉。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它主要注重“向内求”,通过反观内照,自我觉察内省,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会上,有一位参会的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意是中国人在没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几千年中,是如何调适自己的内心的?这个问题,专家们的答案也很多,但大体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人有自己的方式保持身心的和谐,比如运用儒家、释家、道家和阳明心学的理念管理身心,再比如运用中医的阴阳平衡、系统观点、天人合一等观点进行养生调理身心等。佛家认为,“众生皆具有佛性”,只要能够潜心修行,心怀慈悲,人的智慧就能与日俱增,就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大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卑不亢”——既不盲目崇拜西方,也不能盲目排外,而是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使东西方文化能够有机融合,相互补充,并将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

会上,赵旭东老师还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说的是彝族大凉山的一个妇女,家里死了一个孩子和一个小牛犊,让她用0-3分评价自己的痛苦程度,她说死了一头小牛犊打3分,而死了一个孩子打2分。当时,坐在台下的我们都有点惊呆了:怎么一个孩子的生命对于那个妇女来说,还不如一头小牛犊?后来经过赵老师的解释我们才知道,在那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比较贫穷,一头小牛犊对于一个家庭有着很重要的经济意义,孩子死了还可以再生,小牛犊死了却会损失一笔财产。这样解释的话,我们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了。这也说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作为一名中国的心理咨询师,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大框架,搞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这样在面对不同的来访者时,才能够辨别清楚哪些是来访者的价值观,哪些是我们的,避免治疗过程中,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另外,即使同在中国大地上,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之间,也有着不同的“亚文化”,我们也要尊重这种文化差异,建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来做咨询。

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4天,却让我了解到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有幸与各路大咖面对面,聆听他们的精彩报告,再加上工作坊的体验,更是将理论与实战有机融合。我想,以后,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这条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但是,我会牢记前辈们的嘱托,以正确的三观奠基,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娴熟的方法技巧,不仅自助,更要以一颗“善心”助人。

作者介绍:

源来如此,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科技工作者;爱好读书、音乐、电影。

初雪,管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教育工作者,"郑亚楠心灵工作坊"创始人。喜欢读书写作,热心传播美文;主张"以一片纯真之心发现美,传递善";愿意倾听您的故事,帮您解决心理困扰。

苹果手机赞赏通道:

感谢阅读,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白蒺藜的美容功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tjsjb/1631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