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渠不与中国之号谥,楚国人的一大精神支柱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13 15:30:09   点击数:
  

熊渠是楚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位国君,他勇力过人,胆略非凡,司马迁甚至在史记直言,连后羿的射箭技术都比不上熊渠。熊渠不仅善于射箭,而且在政治上也显得很有头脑。

楚国发迹于丹、淅,后向雎山、荆山发展,即沿丹水而下,逐步至汉水流域。期间广阔的地带,杂居着各种方国部落。此外,西南还有巴人,东南还有扬越。在周王朝的压迫下,楚人一方面表示臣服,另一面又与这些方国部落周旋。《史记·楚世家》称熊渠在江汉地区甚得人心吗,蛮夷皆率服。随后,熊渠开始有选择地攻打邻国,开疆扩土。

据《史记》记载:“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庸,即今湖北竹山,在荆山西,故地处楚国西陲。熊渠伐庸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后方以及播扬楚国的声威。

扬粤,即扬越,地处荆楚,在故扬水以东、以南、洞庭湖地区。熊渠向西攻打庸以后,便沿着汉水而下去攻打长江流域的越人,一直攻打到鄂(今湖北鄂州市)。

熊渠攻打越扬,兵锋直抵鄂,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夺取那里丰富的青铜原料,并试图把扬越至鄂一带,纳入楚国的管辖范围之内。当这一战略目的的初步实现后,熊渠不满足原来的子男之国,便公开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公然以天子自居,封长子康为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从熊绎到熊渠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楚国由弱变强,与中原各个诸侯国一样逐步摆脱了周王室的束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这个时候,楚国虽然以丹、淅至汉水上游为根据地,但其势力已经逐渐南下,并扩大了对周围地区的统治。熊绎兵锋向南而东,表明了他战略发展的重点在于南方。熊渠的这一方针,对后来楚国国君的影响很大,奠定了后来楚国立足于江汉、争霸中原的基础。熊渠的“不与中国之号谥”,长期以来成为了楚国人的一大精神支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25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