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8日在电影《守岛人》首映仪式上,王继才的女儿王苏再一次在荧幕上看见了“父亲”,这一次,她想要把那些还没有来记得说出来的话,讲给父亲听。
年,王苏两岁的时候,父亲王继才接到了守岛的任务,与母亲王仕花一起忍痛将她送往爷爷奶奶家抚养,从那个时候起,她就很少见过父亲了。
对于父亲,王苏有太多心里话没来得及说出口,以前的她总想着等父亲退休回来了,能够好好和她吃顿饭,能够陪她好好聊天,弥补她这么多年缺失的童年,然而那一天终究未能到来。
父亲去世后,王苏站在燕尾港的码头上向海面望去,看远方父亲曾经驻守过的岛上那“以岛为家”四个大字,她总是在想父亲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去驻守那座岛?在那座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任何娱乐的开山岛上,他们又是怎么坚持了32年?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决定
年4月,王继才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的一户普通人家,虽然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基本生活也算有保障。
若非在王继才的家乡附近,距离江苏省连云港燕尾港12海里处有一座弹丸小岛-开山岛,也许王继才此生会平平淡淡地度过。
开山岛不大,面积仅有平方米,只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大小,但却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右翼前哨阵地。年侵华日军从管河口登陆,第一项任务就是占领开山岛,可想而知这座岛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为这座岛极其重要,每年我国都会派人在此驻扎守卫。
但当时那座岛上除去几排空荡荡的营房,剩下的只有满山的野草和呼啸的海风,有的时候也会有数不尽的蚊虫,蛇,老鼠还有蛤蟆等。
条件的艰苦让大部分登上开山岛守岛的人在呆了几天后就不想再呆下去了,有些甚至只呆了1天不到便打了退堂鼓。因此为了选一个靠谱的开山岛守岛人,组织上没少操心。
年3月份,经过江苏省军区批准,开山岛设立了一所民兵哨所,并且征集民兵值守。当时,灌云县人民武装部前前后后派出了10多名民兵去值守,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被岛上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所打败,纷纷撤了回来。一位曾经上过岛的民兵这样说:
“白天还好,可以在岛上走走,夜里实在不是人待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拍打着岸边,有时候你都感觉那浪大的都能拍进你的屋子。漫山遍野都是老鼠啊,蛇啊,晚上你刚准备睡觉,就能听到老鼠在你的床底下嘎吱嘎吱,就跟打架似的,一整晚都睡不着。时间长了真会给人逼疯。”
7月份,时任灌云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的王长杰找到了当时是民兵营长的王继才,带他登上开山岛走了一圈,为他讲述开山岛的战略地位,言下之意想要让他去驻守开山岛。
消息被家人们知晓后,王继才被“包围”了,他们纷纷劝王继才不要去。老人们说:开山岛那么远,孤零零地在海上,坐船去都要一个多小时,更别说那座岛上什么都没有。而且那海上经常刮台风,一起风,船只根本就靠不过去,去了那里,你就相当于去坐了“水牢”啊!
但是王继才却说:“我要去,这座岛是一座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岛。组织考察过了,我也决定了,虽然岛上的生活苦,但是如果能够为祖国守卫好这一小片疆土,为祖国做贡献,我乐意至极!”
最终,王继才不顾众人阻拦,在年7月14日当天,带上干粮,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坐上了开往开山岛的船。
走之前他对妻子王仕花说他要去执行一项任务,过几天就回来,让她不用担心。王仕花也没多想就同意他去了,哪曾想过了好几天都没见他回来,一种不好的预感在王仕花心头升起。
她连忙问婆婆:王继才去哪儿了,婆婆架不住她的再三询问,说他去守开山岛去了。王仕花这才知道,王继才瞒着她,自己去守那个没水没电没人烟的“水牢”去了。
痛苦的坚守
上了岛之后,王继才终于感受到之前的民兵为什么都不愿意来。阻挠他们的不是岛上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
第一天晚上,王继才就失眠了。在狂风暴雨下,岛上的原“居民们”纷纷出动,几只老鼠,还有好几条蛇钻进王继才住的营房里,仿佛在欢迎他的到来似的吱吱作响,甚至还从他的脚边路过。
王继才心里既害怕,又紧张,坐在床边有了一丝懊悔。他打开了上岛前领导塞给他的白酒,从来都是滴酒不沾的他仰起头猛喝一大口,想着喝点酒壮壮胆,喝醉了起码自己还能睡一会儿。
但事与愿违,他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他却依旧毫无睡意,反而因为紧张更加清醒了。他就这样伴随着风浪,手中拿着酒瓶,在岛上“居民们”的欢迎仪式下硬生生坐到了天亮。
天刚蒙蒙亮,王继才就迫不及待冲出营房,来到码头想看看有没有船,有了自己就直接回去再也不来了。
由于当时是休渔期,海面上连个船的影子都没,无奈之下,他只好联系人民武装部,但是那边也因为海上风大浪高暂时无法派船出海。
回去的愿望破灭了,王继才只能返回营房,苦苦等待,不时站在岸边远远眺望家的方向,想着下一秒天边就会出现一艘船。
王继才迟迟无法回家,这让在家想着丈夫能够回来的王仕花可愁坏了。她虽然知道王继才铁定是不准备回来了,但是哪个妻子不想让自己和丈夫一起生活。即使开山岛离自己的家也才两个小时的路程,但是她仿佛觉得两人一个在天的那边,一个在海的这边。
最后,等不下去的王仕花决定上岛看看丈夫,8月30日,王仕花终于如愿以偿随武装部的船上岛,但凡眼望去,这哪是岛呀,这就是海上的一块大大的石头,光秃秃的,没有草也没有树,贫瘠得哪像是人能住的地方?
进入岛上仅有的营房内,映入眼帘的是跟“野人”一样的王继才,原本身强体壮的王继才现在又黑又瘦,胡子拉碴,整个人精神气都没了,脏衣服胡乱堆着,地上还扔了一地空酒瓶和烟头。
王仕花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这都把人折磨成什么样了?当即她就劝王继才别守了,这岛又不是没了你就会跑。
但是王继才拒绝了,他说:“你不守,我不守,没人守,那这岛就要落入恶人手里了。终究是要有人守的,我比较有经验,更适合。再说了,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不能说话不算数,你自己回去吧。”
王仕花看着自己丈夫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坚定,知道自己终究劝不动他,就先回去了。但是回去之后她吃不饱睡不香,一想到丈夫独自一人待在岛上的艰苦,她咬了咬牙,把原本的工作辞了,将两岁的孩子交给婆婆带,上岛陪着王继才一起守岛。
王继才看到妻子也来了,高兴之余又生气,问她这么大的事为啥不跟自己商量。但是王仕花的回答让他啥也说不出来:你来守岛跟我商量了吗?
跟王继才第一天上岛的情况一样,这天晚上同样是狂风暴雨,王仕花翻来覆去睡不着,咬着被子不让自己哭出来,王继才则在一旁一直哄着她。王仕花一想到自己的丈夫就是这样过来的,自己也必须撑过去,于是,她也硬生生让自己适应了这里的恶劣环境。
从此,他们夫妻俩就正式开始了驻守开山岛的生活,这一守,就是32年。
32年间,他们都要生活在这个满山怪石,悬崖遍地,夏天烈日灼灼,冬天寒冷刺骨,没有淡水,没有电,甚至连植被都没有的开山岛上。
无论刮风下雨,他们每天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上国旗。王继才曾经说过:“开山岛随小,但是它依旧是祖国神圣的领土,将国旗升上,让别人知道这是中国的领土!”
王继才对国旗的执着,让他从不畏惧狂风暴雨。有一天晚上,岛上突然刮起了12级台风,呼啸的狂风将王继才夫妻困在营房里,不敢出去,就连老鼠们都躲在洞里瑟瑟发抖。但是王继才突然想到,国旗还在旗杆上!
于是他不顾妻子的阻拦,冲上国旗台,顶着狂风将国旗降了下来,但就在抱着国旗回去的路上,他不慎跌落悬崖,摔断了两根肋骨,即便如此,他的怀中还是紧紧抱着国旗,不敢让它损伤一点。他说:“国旗就是阵地,人在国旗在,旗在阵地在!”
在岛上,什么都缺,他们试过种树,也尝试着让渔船帮他们捎点种子种菜,甚至养过鸡、羊。种的树死了好多,种的菜也时常因为缺淡水枯萎,鸡也总是让老鹰抓走,羊甚至在一天夜里被狂风吹进了海里。
很多时候,他们都要面临着断水断灶的情况,没有了淡水,他们就喝雨窖里的水,里面放两天泥鳅让水能够更干净些,没有吃的了,他们就跑到海边碰运气,兴许还能吃到又腥又臭的海蛎。每一次王继才喝酒的时候,妻子炒一盘黄豆他都觉得这就是最奢侈的了。
作为王继才夫妻二人的女儿,王苏曾经也因为守岛的事埋怨过父亲。因为当守岛人的工资并不算高,夫妻俩的钱总是一份掰成两份花,但即使如此,手中能够寄给家里的钱也每次所剩无几,最开始还能每个月寄,但是后来连都凑不够。
因为贫穷,在王苏小学毕业的时候,父母做了一个艰难而揪心的决定,让王苏辍学。得知这个消息后,王苏将自己关在屋里闷头哭了好几天,就连母亲下来亲自道歉都没用,她不止一次说过:就为了那个岛!什么都搭给那个岛!
的确,都是为了那个岛。
后来,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不能再为王继才夫妻运输补给,这个担子就落在了年少的王苏肩上,挑着沉甸甸的物资,王苏艰难地走着,每一步走的都很沉,每走一趟,她的肩膀上都会勒出两道红红的印子。
她总是想向父母抱怨,但是每一次上岛后看到灶台上的盐巴,豆子和干瘪的萝卜条,她的心里不住地发酸。她无数次想要劝他们下岛,但当她看到父亲在岛上写的“以岛为家”四个大字,她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运输补给的步子更加沉重一分。
而说起父女之间的遗憾,王苏觉得最委屈的还是她的婚礼。明明在婚礼前,父亲就答应好要在那天亲眼看到女儿出嫁,但是他却食言了。
婚礼的那天,海上天气骤变,王继才找的替班人上不来,他也下不去。那一刻,谁也不知道站在悬崖边,望着自己家的方向的王继才,内心是多么的煎熬与无助。
而在电话那头的王苏,早已泪流满面,就像是要把这些年心中的酸楚一齐流出。那天,她反反复复化了五次妆。
过了几天,王苏带着新婚丈夫来看父亲,酒桌上,王继才拉着女婿说了好多好多。
延续下去的开山精神
对于家人而言,王继才似乎有些不负责任,而对于海上的渔民来说,王继才就像在海雾中,指引迷途船只的灯塔,他守在那里一天,出去的渔船就安心一天。
有一次,渔民黄小国路过开山岛的时候发动机没了油,于是就把渔船停靠在了码头,但是在烈日高温下,用桶加油时不慎引起了大火,小小的渔船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危险的炸弹。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王继才毫不犹豫地冲向海滩,拿着脸盆使劲往船上泼水,但是效果甚微。
看着依然熊熊燃烧的大火,王继才心一狠,将自己的被子抱来,在海水里浸泡,盖在发动机上才将火扑灭,救下了被困在里面的黄小国,渔船也保住了,但是在之后的几天里,王继才夫妇却没有了被子盖,每天晚上都在挨冻。
黄小国对此心里又感激又愧疚,一次他们聚餐的时候,王继才起身想要付账,但是黄小国拉着他说:哥,你要是付账了,我只能把这条命还给你了!
渔民出海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海上暗礁,开山岛的东边是砚台石,西边有大狮,小狮两个暗礁和船山,每天晚上王继才都要照看着上面的四盏灯,因为他们能够为四面八方的船指明方向。
一天夜晚,一个渔民因事出海,但是在途中却遭遇了海风,浪潮不断冲击着小船,当时他害怕极了。就在他惊慌的时候,在海浪的尽头亮起了信号灯,虽然很模糊,但是还是能够注意到。
而在他向那个方向驶去的时候,海浪再次袭来,差点让他再次迷失方向,就在这时,耳边传来“咣,咣……”的敲击声,那声音是王继才敲击面盆的声音,那是救命的声音!在王继才独特的指引声下,迷路的渔民最终得以安全返航。
就这样,开山岛就像是一个海上救援站,帮助着过往的渔船。一位船老大曾经说,在这片海域上航行的人,都得到过王继才夫妇的帮助。
年7月27日,王继才在陪王仕花下岛看病后,转身又回到了开山岛继续巡逻。但就在巡逻的过程中,王继才突发心脏病,刚给妻子打完电话,他便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当王仕花听到电话那头没有声音后,哭得肝肠寸断,他们才刚刚分别没多久,他便抛下她一个人走了。
明明答应过,等我好了以后,我们再去升国旗的啊!
7月30日上午,王继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灌云县殡仪馆内举行,享年58岁。8月17日,王继才被追封为烈士,同时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员”称号。
在他死后,王仕花一个人登上了开山岛,升起了和丈夫约定好的那面国旗。
而在之后,王继才的儿子王志国追随父亲的脚步,也踏上了守护祖国边疆的路,有人曾经问过王志国,对他父亲的看法,他低下头,目光望向远方说:“小时候,爸爸在我心目中是一本琢磨不透的书,生涩难懂。现在我明白了,他守岛卫国,深明大义,32年吃了这么多苦累,真的很伟大!”
继承父亲的开山精神,王志国最终成为了一名戍边武警战士。他3次写信,申请参加联合国常备维和警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开山岛的条件已不再艰苦,更多的战士也追随着王继才的步伐,继承着那份开山精神,守护在这座孤岛上,为捍卫祖国的领土,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