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文化积淀中,西关地区人民创造了繁盛的商贸文明和独具特色的西关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地方人文底蕴。西关地区之所以由单一的乡野文化发展为多元的城市文化,得益于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同时,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西关地区人民秉承岭南文化的重商传统,以十三行商为代表的西关人民顺势而为,以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力求创新、务实兴业、海纳百川、开放兼容、雅俗共赏、平和质朴的人文精神,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开拓了西关地区商贸经济的全盛发展,促进了西关文化的丰富繁茂,因此,西关在近现代广州发展史上大放异彩。以史为鉴、开拓未来。梳理西关文化的璀璨成就,挖掘西关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与基本内涵,探索西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背后的西关人文精神的动因与支柱,对讨论广州经济、文化焕发新活力、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和利用的新动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文化共同体、实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等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平民文化
西关文化蕴藏着色彩鲜艳的平民文化。广州远离中原地区,在文化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力,对儒家正统文化也有较大的游离性和独立性。同时,西风东渐对西关地区民众生活和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形成追求平等、世俗享乐的心理倾向。比如,西关美食体现着平民文化。西关美食自古闻名,素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源自泮塘”的说法。西关美食文化形态丰富,有顶层美食酒楼,如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老字号,有遍布大街小巷适合中档消费的特色餐厅、茶楼,还有琳琅满目、满足日常饮食需求的特色小吃店,都体现着西关美食的文化精髓:丰俭由人、出品精美、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也体现着西关世俗平民精神。
二、西关人文精神内蕴
地区人文精神是指地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文化积淀中沉积下来的跨越时代发展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总称。区域人文精神必须植根于区域传统文化沃土,以区域文化传统为根基和血脉,提炼精华,磨砺品格,在长期的时代演变中塑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特质。广州西关人文精神是在漫长的岁月沉淀中,西关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西关繁盛的商贸文明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培育铸就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也体现着西关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践行的最为具体的价值观念和最为深厚的文化意识,引导人们的思维趋向,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推动西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根据《广东人精神丛书》所述,广府人文精神表现为以“乐天务实”为核心的“敢为人先,生猛不拘”“实干兴业,重商崇利”“海纳百川,雅俗一体”的精神。结合西关文化发展历史渊源及文化特色,广州西关人文精神基本内涵主要有如下内容。
(一)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
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西关地区的人们始终辛勤劳动、拼搏进取,传承岭南重商文化传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拓了海外商业贸易,促进了西关地区商贸经济的鼎盛发展,推动了西关地区商贸文化的昌盛繁茂。这种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重商精神,不仅表现在一般市民经商谋利中,还表现在官吏、读书人也不以经商为耻,积极加入经商行列之中。西关人民的经商足迹不仅在当地,还踏遍全国,甚至敢于海外冒险谋利。19世纪中期,广州人敢于冒险到美国淘金或出卖劳力当苦工,寻求致富之路。清朝时期,广州的官吏、仕子经商十分普遍,达到了“无官不贾,且又无贾不官”“儒从商者为数众多”的程度。这一时期还形成了著名的“广货”,如广利、广绣、广钟、广沙、广象牙雕刻、藤器、白糖、果品等进入了国内外市场。因此,广州便有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美誉。今天,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大踏步走在开放前列,传承和发扬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广州经济文化焕发新活力提供精神动力。
(二)工商为本、务实兴业的精神
在漫长的工商贸易实践中,西关地区的人们始终秉承重商传统,塑造了广州人民机敏的商业意识、宽广的商业思维、讲求实效的市民精神,形成了西关通行的商业法则,繁荣的商业市场,创造了繁茂的商业文化、务实的人文精神。西关十三行商人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他们精明过人、能财善贾,商业意识机敏、抢先把握商机,办事效率高,商业意识强,十三行的潘有度、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四大行商就是其中翘楚,被称为“广州四大富豪”,创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同时,他们不仅经济富裕,还注重德性修养,热心公益、乐善好施,致富不忘回报家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他们还富而好学,振兴文化,其中“商业救国、教育兴邦”是南粤文化名人黄咏雩一生的理想。今天,广州城市更新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和发扬工商为本、务实兴业的精神,为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和利用提供创新动力。
(三)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精神
在长期的海外贸易往来中,西关地区的人们始终思维开阔、开放包容,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璀璨的西关文化。清朝“一口通商”时期,也是各种文化交锋激烈之时,十三行商既要会经商、懂英语,还得在清廷官员和各国洋商之间斡旋,对行商的要求极高。当时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中,只有广利行的卢观恒是广东新会人,其他三大家族都是福建人,十三行中能成气候的多数是福建人。正是在这种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流、碰撞、融汇中,十三行商较早接受了外来文化的洗礼,并不断吸收中原和海外的优秀文化,创造了西关的鼎盛繁荣,形成了跨越古今中外、雅俗共赏的西关文化,凝聚了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地方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关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广彩”“广绣”“广雕”等工艺美术都是在漫长的商贸往来、文化碰撞、交融、发展过程中形成,也蕴含着开放兼容的人文特性。今天,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西关文化构建了新老广州人的城市记忆,西关人文精神也构建着城市家园精神共识,传承和发扬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精神,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文化共同体提供精神支撑。
(四)雅俗共赏、平和质朴的精神
在长期的各种文化汇聚、碰撞、交流中,西关地区的人们始终雅俗共赏、平和质朴、睿智低调,形成了充满市井气息的平民文化。平民世俗文化主要体现在西关人民衣食住行之中,无论在大众娱乐消费,还是艺术审美情趣方面,体现着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