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缫丝花一名刺蘼,叶圆而青,花俨如玫瑰,色浅紫而无香;枝萼皆有刺针,每逢煮茧缫丝时花始开放,故有此名。”
缫丝,就是将蚕茧抽出蚕丝的一种工艺,因为开在每年的缫丝时节,所以便得了“缫丝花”的名字。
这种花朵开放时,春色将逝,因此又得了另一个雅号:送春归。
那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呢?如果我说它的另一个名字,你一定恍然大悟。
缫丝花,送春归,其实就是刺梨花。
刺梨,是一种生在云贵高原的野生蔷薇科植物,原本是一种野果,但是刺梨果味甜酸,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供生食或用来制作果汁、蜜饯,或者用来酿酒。一直被云贵川地区的人们食用。
近年来,很多厂家将刺梨引入规模化种植,并生产了很多刺梨的周边产品。比如刺梨饮料,刺梨酒,刺梨干、刺梨糕等等。
除了美丽的缫丝花,刺梨更代表西南山区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
当代著名作家孟伟哉在《永不凋谢的刺梨花》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刺梨花,天生有一种特质,在贫瘠的土地上能顽强地生存,争相绽放,无论狂风暴雨、烈日酷暑,从不弯腰低头”,
清代贵州诗人赵以炯有一首《咏刺梨》:“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
说的也是刺梨只愿生长在山野间的气度。
刺梨原本是一种野果,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保健产品,更是一代代人内心的精神支撑。
植物,无时无刻,不在丰盈着我们的世界。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