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风,至纯价值之追求,中国精神一梁柱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3-3-26 23:38:20   点击数: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905/4691648.html

古今以来,中国不同时期都闪现侠士的身影,他们是百姓心中正义化身。他们身手敏捷、武力超群,他们扶危济贫、铲奸除恶,他们一诺千金、重义轻生……侠士不仅阐释了中国人的朴素信仰,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之美,侠的情节深深植入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侠在什么时候产生?又什么时候被塑造?它的精神源头又在哪里?这就不得不说秉承兼爱的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

1、墨子之徒为侠

墨子原名墨翟,鲁国人,生于春秋末战国初年。有学者认为墨子之所以叫墨翟,是因为受过墨刑,他出身属于当时社会阶层比较低的人。相传他先学过儒家学说、但不认同,于是另立学派是为墨家。墨家思想包罗万象,主要可归纳为:兼爱、非攻、节用等。

墨翟是墨家的一任巨子。巨子,不同的版本也称为钜子,是墨家中得道之人的尊称,如同儒家的硕儒,在墨家中地位极高。

《庄子·天下》记载: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贯穿他整个学说和他本人的一生行动。他强调,爱应无差别等级、无阶级宗法、无贫富贵贱等,与儒家的有差别之爱、针锋相对。

如果要实现墨子的伟大理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权贵制度看,必然要打破整个社会阶层、贫富分配、社会关系等社会基石。但显然,这也是一种充满诱惑的理想主义。

墨子并没有因理想与现实差距太远而放弃,他选择了行动,从理想与现实分析,阻力显然是无穷大的,而且行动的目标与结果似乎都是以墨者的死或牺牲为结局。即使如此,墨家之人仍然赴火蹈刃,死不还踵。这与儒家的谦谦君子、出入不离仁义的形象,反差极大。在当时,儒与墨的争论也极为激烈、从未停止。

陈沣(清)《东塾读书记》:墨子之学,以死为能,战国时俟烈之风,盖出于此。《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墨子·公输》记载,墨子获悉楚国要攻打宋国,于是率领墨徒三百人阻止楚国,墨子成功了。但是墨子返回路过宋国时,天下大雨,他想到宋国大门之下避雨,守门人将其阻挡,不让他进去。文献没有记载墨子此时的感受,但从他后续行为看,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写道:侠义之士实为墨家后学。鲁迅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笔者认为,正是在墨家这种伟大理想与积极的行动之下,极大衍生和丰富了侠义的内涵。

2、节用与墨侠奇技

墨侠行于世间,极崇尚节用。墨家节用的大意是,一切衣食住行只要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即可,他们的生活器具可以满足基本要求、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暖身、车马可以载物、棺椁可以用到尸体腐烂、房子可以区别男女,这就足够了。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是,墨子也是木艺大师。《墨子》中,记载了很多墨子设计的战斗器械(如连弩车、行城、蒺藜投等)和作战方法,等在当时都称得上顶尖的战斗理论与兵器技术。墨子与鲁班还是同时代、同乡籍。不过,鲁班不姓鲁,他复姓公输,名般(古籍也称:班、盘),因鲁国人,按当时习惯称为鲁班。墨子与鲁班常常争斗木艺高低,两人旗鼓相当。

《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淮南子·齐俗训》记载:鲁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而不可使为工也。

木鸢飞天

在《墨子·公输》中,记载了一次与鲁班(公输盘)实战较量,当然也充分体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当时楚国要攻打宋国,但宋国城墙高厚,请来公输盘帮助制造攻城云梯。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实现非攻理想,赶到楚国见楚王劝说其放弃攻打宋国,楚王以云梯造好为由,必须出战。墨子于是当场演示自己如何制造守城工具应对云梯,公输盘不甘示弱,多次变换攻城设备的技巧,墨子就变换守城工具击退他,最后公输盘所有的方法都用尽,墨子的防御战术仍绰绰有余。最后公输盘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但我不说!墨子说:我也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其原因,墨子说:公输先生的意思是杀掉我。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受不住,楚国就能攻克它。可我的弟子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兵器,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兵了。楚王最终放弃攻打宋国。

鲁班的木艺技巧闻名至今,但其史料太少,无法知其政治理想。但可以明确的是,墨子的木艺也极为高超,但是这只是实现他兼爱、非攻等政治理想的工具而已。

云梯攻城

3、侠义的坎坷认同与传承

据史料记载,墨家的思想在当时风行天下,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学派,被称之为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孟子·滕文公章句》记载: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秦依靠商鞅变法强大,法家思想成为秦奉行的国本。商鞅之后的韩非、李斯也都是法家的杰出代表。韩非虽被冤死,但其思想仍在秦朝得到贯彻与执行,韩非认为:儒家、纵横家、侠客、逃兵役人、工商民为五种社会蛀虫(五蠹),他们妨碍耕战、对君王政策不利,要大大加以清除。秦始皇是认同的,他发动了著名的焚书坑儒。包括儒墨在内的百家都在此时受到重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时期,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百家又渐渐开始出现复兴迹象。一大批侠客又再次涌现在史书中,如救人于危困的朱家,快意恩仇的郭解等。司马迁总结游侠的作风为:言必信、行必果,已经答应的一定诚心做,不惜身躯,救人于急困,出生入死,不夸耀自己的才能,羞于炫耀自己的功德。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开启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侠的行为再次被遏制,《汉书》之后也再无游侠列传的官方史书记载了。

《史记·游侠列传》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班固总结游侠的弊端为:他们以平民地下的身份,篡夺生杀的权力,他们的罪过已经是天地不容!虽然他们有温良友爱、助人为乐、谦逊礼让的风采,但是不合乎正统的道德规范,只能归入难登大雅的末流,将他们杀身灭宗,也是理所应该!

另外,还得提一句,司马迁的《史记》中,对百家中除儒家外其他门派的重要人物,如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都有记载,却不见墨家巨子墨翟的传记,奇哉怪哉!

董仲舒

4、侠义的魅力,千古传颂

封建时代的历代官方虽然不认同侠士与其行为,但毫不妨碍侠在人们心中至高的地位,人们在急困之时,仍盼望着大侠的出现。侠义精神历朝历代皆有绽放与表现。

唐宋时期,一大批关于豪情万丈的侠义诗词,歌颂侠义精神,如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有侠骨香!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李白: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明清时期,涌出一大批侠客小说,如:《聂隐娘》、《昆仑奴》、《蜀山剑侠传》、《水浒传》、《七侠五义》……

当代,如金庸、古龙、梁羽生侠客小说则举不胜举,大侠形象如“郭靖”、“杨过”、“风清扬”等,大家个个耳熟能详。

笔者认为,自墨家以后侠义精神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侠义也与历史当期社会的主流思想慢慢融合,侠义已然不完全是墨家的原始侠义的思想,更多的与儒释道精神结合,取长补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才有了金庸先生的总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引用:图片取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tjsjb/2471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