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的新浪微博可真热闹,先是有人家暴被逮捕,接着是有人出轨被曝光,家暴队和出轨队都加分了,吸毒队也不甘落后——平安北京石锤“最美”凋零,歌手陈羽凡吸毒被抓。朋友圈里有人发文说:瓜太多,手机都没电了。
这两年国内娱乐圈的各式丑闻可谓层出不穷,各路吃瓜群众也都乐此不疲。而作为一位心灵教育工作者,我关心的是这一切背后的心理因素和心理需求——
为什么某些女神级偶像都很难搞定“老公”这个东东?
为什么某些国民男星身陷嫖娼、出轨、性侵、家暴丑闻?
为什么近年当红女艺人频频被曝婚内出轨或行为不雅?
为什么无论鲜肉还是老司机都逃不过毒品的诱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为什么那些被万众粉丝拥戴羡慕的偶像一不小心就人设崩塌,一夜之间褪去皇帝的新衣,人们发现天使与魔鬼其实是一副嘴脸?
多年前我曾经在长沙的歌舞厅和夜总会做主持人,见证了长沙歌厅娱乐文化的崛起和向全国的扩展,后来又在湖南卫视工作多年,亲身体验和见证了电视圈的人情世故,因此,多少了解一些娱乐人士和艺人们台前幕后的表现。在此与诸君闲聊几句。
艺人是文明社会的娱乐消费品。家暴和出轨的事情,很多普通家庭都可能有,只是普通人的家务事不具有新闻利用价值,正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了。
眼球经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艺人的这些绯闻轶事就是人们茶余饭后消费的主要谈资,而媒体可以让一个人一夜之间爆红飘上云端,也可以让一个人在负面新闻的传播下,以坠机方式跌落神坛。
嫖娼队的黄姓演员不就是千金难买后悔药吗?一次错误的举动(被暴露的)就葬送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人们往往事后才意识到,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金边饭碗,今后恐怕再也难以找到比做演员更高报酬的工作了。
艺人是一个很特殊的工作和职业。我们可以把艺人或者演员定义为拥有某种演艺天赋和才能的人。
鉴于当今社会对娱乐的需求,借助于媒体、电影、电视等传播途径的影响力,使得具有演艺天赋又有机会出道的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较于那些其它领域的天才有更多获取名利的机会,一旦成名,能够赚取普通人一辈子或许都无法获得的金钱、财富、地位和影响力。
当潘多拉的宝盒打开时,光明的希望、机遇和魔鬼的贪婪、诱惑是并存的。而在偶像艺人的圈子里,魔鬼的诱惑在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光环下更容易潜伏和伺机发作。我在当年的长沙娱乐圈就曾耳闻目睹了几个当红歌手吸毒致死的过程。
面对毒品事件,我们常常会问:是毒品可怕还是空虚可怕?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当然是空虚。
空虚所带来的无聊、寂寞、焦虑乃至极度恐惧,促使人们不断寻求外在刺激以逃避这些痛苦,填补内心空洞,企图获得存在感。这些逃避动作都将成为你的瘾头和心魔。
普通人用喝酒、抽烟、玩游戏,或是购物、旅游、运动,包括工作狂和将自己委身于家庭事务中来打发无聊,逃避空虚,而对于那些具有明显或超常天赋的人而言,区别于常人的痛苦之一就是他内在的天使与魔鬼平行存在,随时交战,可以说他/她的天赋才华有多耀眼,他另一极的内心恐惧就有多深。所谓人前光鲜亮丽,人后满目苍夷。
艺人们在没有机会、没有收入的日子里与一般为梦想而苦苦追求的普通人没有两样,他们的某些欲望是被压抑的,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猛兽和积蓄在大坝里的洪水,一旦时机成熟,释放出来,洪水猛兽一瞬间就会将其吞噬。而那个时机就是功成名就之时。
某些当红艺人的骄纵和狂妄,不过是在补偿和掩盖他/她内心的脆弱和恐惧罢了。
不论你是普通人从事着普通行业,或者你是演员、歌手等演艺人士,从事着相对特殊和引人注目的工作,生而为人所要面临的心理课题都是一样的,意识物没有大小之分。
有一年长沙的娱乐圈接连几个艺人意外去世——一个主持人晚上骑摩托车去歌舞厅上班途中出车祸去世,一个女歌手被前男友行刺身亡……当时一位行内知名歌手在给他的好友致悼词时,带着几分自嘲和心酸所说的一段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大意是:
我们跑场子的歌手是演艺个体户,其实很辛苦的,每天晚上骑个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的也是赚的辛苦钱,不但担心出车祸,同时也没有行业协会保障和社会保障,甚至是人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人们只喜欢我们在聚光灯下的激情表演,而没有人真正在意和关心我们舞台下的生活是怎么的。
是的,看看《欢乐喜剧人》中喜剧演员们讲述他们的打拼故事,就知道天天逗你乐的人其实很不容易;听听歌曲《小丑》,就可以聆听到艺人们内在的孤独寂寞和在痛苦中挣扎奋斗的心声——
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
眼泪已涌在笑容里
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
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是多少磨炼和多少眼泪
才能够站在这里
失败的痛苦成功的鼓励
有谁知道这是多少岁月的累积
小丑小丑
是他的辛酸化作喜悦呈献给你
艺人、演员其实是一个孤独的群体,孤单和孤立是他们长期的课题。他们中只有能够正确找到内心平衡,有能力自我修炼达到心智成熟的幸运者,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单独和与众不同,抵达德艺双馨的境界。更多艺人和演员们在打拼和奋斗之时,默默无闻地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之时,那份孤独的痛苦和心灵的煎熬,或许只有业内人士才能真正读懂和理解。
当然这些痛苦的经历这也是很多人创作的源泉,而有的人就会误入歧途,以为吸毒可以摆脱痛苦以及带来创作的灵感。
《无间道》里的梁朝伟,因为卧底多年压抑太深,出现过度暴力的趋向,于是上司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而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艺人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寻求专业解决办法的需求,仍然在各种瘾头、外在刺激当中寻求发泄和解脱。
在西方,人们一旦在个人或婚姻方面出现情绪或心理问题,就会去看心理医生,稍有条件的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私人心理医生,对人们来说,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艺人、演员们当然更不例外。
电影《大腕》里有一段经典台词:
我们中国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了,
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文艺界补钙~~~~
面对广大娱乐圈我曾经的同行、
现在也不陌生的各位兄弟姐妹们,
我只想说——
人家美国文艺界都集体看过心理医生了,
就差咱们中国文艺界了!
『鲤鱼杂货铺』
情感、艺术、八卦、随笔
杂文碎碎念
精彩导读:
电影中的心灵地图I师父的慈悲
鲤鱼杂货铺I那些年“性”背的黑锅
每周禅卡I单独
每周禅卡I旅行
隐藏的宝藏I别再让情绪控制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