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误将精神类药丸当糖吃昏迷三天不能告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7-11-20 0:06:05   点击数:
  

好奇是孩子最本真的天性,在幼儿时期,许多孩子特别喜欢用嘴来“认识”事物,但是,怕就怕孩子乱吃东西,特别是吃错了药,这可是要不得的。这不,昌江县塘新村的李洲小朋友,就是吃了给奶奶治疗精神疾病的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昨天下午,医院普通病房里见到了李洲,这时李洲已经恢复意识了,在拿着奶瓶自己喝奶。李洲的母亲郭春梅说,12月2号这天,她在家附近干活,家里只剩下小儿子李洲和两岁半的姐姐,上午十点半,她回到家,发现李洲躺在地板上,她没太在意,过了好一会,她想把孩子喊醒吃饭,这才发现,李洲情况不对劲。

当时他们在另外一个房间,发现散落在地的药瓶、药盒,原来给孩子奶奶吃的,治疗精神失常的药物氯氮平,只剩下四五十粒,孩子可能吃了将近20粒,夫妻两赶医院进行抢救。

孩子医院后,经过抢救,又在重症病房里昏睡了三天三夜,这才苏醒过来,昨天李洲才转入普通病房。对此,父亲李照也很是自责。

李洲的父亲李照说,家里的窗台不高,孩子很容易够着,药,可能是李洲两岁半的姐姐拿下来的,小儿子以为是糖果就吃了下去,孩子在重症病房的那些天,他们夫妻两一直守在病房那里,不敢离开,吃不下也睡不着。

李照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两千多块钱,既要抚养4个儿女,又要给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买药,一家人根本没什么积蓄,这次,他东拼西凑,才凑齐孩子的治疗费,但后期还需要十次高压氧康复治疗,这笔费用到哪去借,夫妻两很是头疼,不过现在看到儿子恢复情况很好,两人也放心了不少。

好在李洲小朋友抢救及时,这才避免了因误食药片而酿成的悲剧。医生也告诉记者,平时,他们经常会碰到,将药丸当糖吃,而误服大人药物的小患者。虽然经过抢救,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有惊无险,但这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更需要家长警醒。

医院儿科主任陈玉雯介绍,孩子好奇心强,对危险认识不足,经常会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嘴中吃,所以,家长在照顾孩子时,一定要多留心。

陈玉雯表示,为了避免孩子误服药物,家长最好养成良好的家庭用药习惯,不要让孩子单独接触到药物,不要把药品和其他物品,尤其是食品,混放在一起,除此之外,也最好不要用饮料瓶,来装洗涤液、洁厕灵等,避免造成误饮。

而一旦孩子出现呕吐,昏昏欲睡等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嘴上或嘴里有没有异物残留;舌头上是否有灼伤的痕迹,嘴里是否有异味等,并且最好马上将孩子送医,以免发生意外。

陈医生说,平时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药品是什么,为什么要服药。尤其要注意,不能为了哄骗孩子吃药,就将药物说成是糖果或者饮料等。避免小李洲的遭遇,在其他孩子身上重演。

“药是甜的”?!这样的谎言不能有!!!

在各种情况下,父母为了图方便,撒了个小谎,又或者是发自内心善意的谎言,我们每个人听着都会觉得很耳熟,我们也随机做了个调查,这些年,父母撒过的谎有哪些,造成了哪些不良后果呢?一起去看看。

在父母的印象中,为了刺激孩子,鼓励孩子,他们常常会将警察、保安、医生或是隔壁家的孩子等,塑造成有威胁性的形象,以到达让孩子听话的目的。而对孩子们采访我们发现,孩子对父母带有恐吓性的言语,印象非常深刻,而且随着年纪增长,逐渐都会意识到父母曾经欺骗过自己。

父母随口的一句话,对孩子心理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观念,比如,对警察、医生等产生恐惧,或者依葫芦画瓢,学会欺骗。

不少家长也在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

(《直播海南》记者:冯月张晏华)

赞赏

长按







































寻常型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tjsjb/1669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