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牛牧草引领自治县GDP破百亿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2-9-13 15:29:02   点击数:
  甲氧补骨脂素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38370.html

“关岭牛+牧草”引领自治县GDP破百亿——访省人大代表、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韦朝虎

地区生产总值从60.9亿元,增长至亿元。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仅用了5年。五年来,对于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关岭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要破百亿,其艰难可想而知。

来自关岭自治县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关岭自治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户人,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31.67%下降到1.49%。

年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对于关岭自治县来说,如何完美收官?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哪些的“关岭经验”呢?

为此,全省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省人大代表、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韦朝虎。

关岭易地移民搬迁点——同康社区

发展产业是脱贫根本之策

“几年来,我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提高。干部队伍作风得到大转变。基层战斗堡垒得到大巩固。社会治理水平得到大提升。几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助推群众贫困状况改变的同时,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得到大改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信念更坚定,人民群众展现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乡风民风向善向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生机活力。”今年两会上,韦朝虎对记者这样说道。

发展产业作为长效脱贫根本之策。对于土地条件弱的关岭自治县来说,找准产业是前提。

牛猪鹅菜果药+花椒+食用菌。经过近年的探索,关岭自治县以此为主导产业,投入8.5亿元,突出“关岭牛+牧草”做大“一县一业”,产业覆盖带动贫困农户户实现增收。

“关岭牛是贵州黄牛的一个特色品牌。这个品牌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在几百年前,关岭牛在全国的市场上是有一定的名气的。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把这个品牌发扬光大。”韦朝虎说。

资料显示,关岭自治县花江牛市于明朝崇祯年间就闻名全国,年获国家商业部命名为“全国四大牛市”,曾创造每年外销15万多头的销售记录。

为了让牛有草吃,关岭自治县种植10万亩草场,预计到年将达到15万亩。这些草场不仅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更带来了石漠化治理的关岭样本。

韦朝虎介绍,关岭自治县围绕“关岭牛”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围绕生猪养殖发展饲料构树,围绕低热河谷发展精品水果、蔬菜,围绕搬迁群众就业发展食用菌,以花椒和皇竹草为主,推进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双赢”。

“年以来,关岭自治县投入资金万元治理岩溶.33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79.46平方公里。兑现退耕还林补助、生态补偿资金1.51亿元,受益贫困户户,建立生态林、公益林管护机制,聘请贫困劳动力人担任护林员,发放管护费.42万元,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19.76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年森林覆盖率达52.83%。”韦朝虎说。

除此以外,关岭自治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打“歼灭战”。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采取分类分步方式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年被列为全省水权交易试点县,年6月完成贵州省在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上的“首单”交易。“教育保障”方面,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工程,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不辍学。在“医疗保障”方面。把医疗保障作为致贫、返贫重要防线。强化宣传确保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面落实参合资助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政策,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医院派出9人的管理团队成员和31人技术骨干团队,医院,“医院医院”为全省首例。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把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化“危改”“五主体四到场”过程监管,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年以来,按“应改尽改、应改必改”要求,实施农危改户(贫困户户)。

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关岭牛产业生态养殖

作为安顺市搬迁人口最多、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县区,关岭自治县全面完成户人(贫困户户人)搬迁入住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关岭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力解决好贫困人口搬迁就学、就医与就业的问题,并“以产定搬、以岗定搬”,让贫困人口既要住上新房子,又要过上好日子,让贫困群众“安新家、置新业,革旧貌、换新颜,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建和搬都相对容易,最难的是后续稳得住的问题。县里面在就业方面有四种方式,一种就近就业,安排在新城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合作社等就业。另为一种是通过培训,围绕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期人次,培训后就业人。与对口帮忙城市青岛市城阳区,以及贵阳市观山湖区建立协作关系,贫困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就业人。第三种则是整合资金建成22个扶贫车间,让群众就近就业和居家就业。第四种是通过配置和组织培训的学员前往广东、福建、沿海城市就业。”韦朝虎说。

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方面,韦朝虎介绍,首先是改变管理理念,全力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关岭自治县围绕搬迁群众关心的就学、就医、就业等社会保障服务需求,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实现“一站式”管理服务。其次,强化就业培训服务,确保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抓示范引领,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一是在安置点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充分利用安置点党员活动室、移民夜校、图书室等设施,引导贫困群众学政策、学文化,提升自身素养,提高适应新生产生活环境的能力。二是通过开展评选身边好人好事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氛围,以群众身边事身边人,激励搬迁群众一切向上、向善的动力,以榜样力量带动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三是借助安置点道德超市建设,建立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靠社区群众自身力量不断将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区。

关岭农特产品坡贡小黄姜丰收

借力高铁打造“快旅慢游”新模式

记者注意到,关岭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紧邻沪昆高铁关岭站。高铁时代的来临,关岭自治县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凸显、区域合作更加深化、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韦朝虎告诉记者,关岭自治县紧紧围绕沪昆高铁关岭站,加快县城新区建设步伐,打造城市发展新中心,涵盖商贸行政组团、教育产业组团、休闲居住组团(城市综合体)三大组团,集商贸金融、行政办公、生态宜居、休闲度假、现代农业等功能为一体。截至目前,已先后建成现代旅游服务中心,现代商业、行政、文化及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民政综合服务区,关岭民中以及关岭食药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城市广场以及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新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舒适的生活环境。

“关岭高铁站距离国家5A级景区黄果树只有20多公里,我们借力‘高铁时代’便利的交通条件,打造从观光到休闲的‘快旅慢游’新模式,实施全域旅游创建提升工程,地质公园成功晋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冰雪小镇、九仙洞天、木城丽水景区旅游业态持续完善。落叶新村果蔬采摘基地、板贵火龙果生态园、木城水果采摘园等农旅融合多点开花。‘地质科普+滑雪体验+古镇文化+溶洞漂流+峡谷观光’等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研学旅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全域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韦朝虎说。

在韦朝虎看来,关岭自治县不仅拥有“高铁时代”的发展机遇,同样也有挑战。他认为,城市间距离缩短,资金、人才、信息、物流将可能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城市聚集,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所获得的利益会更明显,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则会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环境不佳而面临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的流失。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关岭高铁站到县境内各旅游景点之间的道路交通仍然存在短板,沿线旅游宣传氛围不浓,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快旅慢游”最后一公里问题凸现。二是现代服务业提升的挑战。随着到关岭旅游的外来人员增加,关岭现代服务业还要进一步提升打造,着力提升宾馆、餐饮业等配套服务水平。三是营商环境打造的挑战。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发展和就业的有效举措,当前关岭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关岭要以务实有效的制度建设来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要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减证便民,完善代办“一条龙”服务,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损害或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食用菌产业扶贫车间

确保今年3月底前摘帽

关  岭的民族文化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之一。据统计,关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2项。

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民族文化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韦朝虎坦言,关岭自治县通过打造非遗文艺节目,深入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开展“文化扶贫助脱贫”送戏下乡文化汇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带动文化自觉。每年春节期间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深入群众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免费书写春联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服饰”“苗族服饰”及省、市级非遗项目蜡染、刺绣、银饰制作、土布制作、织锦等优势,大力拓展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目前关岭自治县“布依族服饰”“苗族服饰”经营企业50余家,蜡染、刺绣、根艺、石艺、雕刻等传统工艺60余家,获得贵州省县域“三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产业示范村2个,优秀演出团2家,优秀民族工艺品1家。在花江、永宁、顶云、龙潭建立了苗族服饰、布依族服饰、蜡染、刺绣、土布制作等传统工艺产业培训基地,开展传承培训服务群众余人次,带动贫困户就业余人。

年,关岭自治县如何完美收官?韦朝虎表示,紧盯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户人,以村为单位实行挂牌督战,持续下足绣花功夫,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特殊贫困人口强化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确保3月底前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保持脱贫攻坚政策和支持力度的连续性,更加聚焦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农民培训、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重点围绕“一户一产业”抓好“短平快”产业发展,大力实施育肥牛、生猪、生态鹅、生态鸡等养殖业,全面盘活已成规模的牧草、花椒、精品水果等产业,推行网格化反租倒包给农户管理,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群众收益,确保没有固定产业收入或收入在元以下的贫困户、边缘户,户均有1至2个“短平快”产业覆盖。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高质量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坚持把搬迁劳动力就业放在首位,持续抓好10个城镇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促进更多搬迁对象稳定就业。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有效防止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和返贫,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的目标,全力打好年收官之战。

供港澳关岭蔬菜基地

(本报记者罗元涛龙翔云贵州民族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pz/2421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