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
警惕:抑郁症已是生活常见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8-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的群体。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转自《人民日报》)
抑郁防治重点人群:
1、青少年;
2、孕产妇;
3、老年人;
4、高压职业;
实际的抑郁率应该更高,但是受限于人们对于心理学常识的了解较少,(1)无法察觉;(2)或者虽有察觉但不能辨识;(3)或者虽然察觉也能辨识但是由于观念上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承认自己有病等原因……就诊率非常非常之低。影响及时自我救治及整体生活质量。
早期症状及预防
如有以下几点,请尽早联络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请专家为自己做专业的“心理评估”。
1、一段时间总也高兴不起来:
不会特别开心,也不算特别不开心,很久都没有开怀大笑过,别人会反映自己看起来郁郁寡欢、哀声叹气、愁眉不展等等。
2、减少外出活动:
不太爱参与社交活动,运动活动也参加的较少,以前感兴趣的一些业余生活内容,现在也有一阵子没有做了。对很多事都兴味索然,提不起精神,没有什么动力。
3、出现一些身体症状:
如失眠、早醒、多梦、噩梦等睡眠方面的障碍;或者心悸、心慌、头晕、头痛、医院又检查不出来等;或者身体较之前易疲劳,劳累了之后恢复更慢等;
4、认知功能下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大脑反应较之前慢一些、需要深度思考或者创造的时候比之以前要困难、学习和工作效率有所下降;
抑郁
不等于软弱
抑郁不等于软弱,相反抑郁患者反而承受了其他人所无法体会的重负,但仍然坚强努力的维系着“正常”生活。
因为抑郁症的致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并非只是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么简单,目前科学界对于具体病因尚不能做出定论,但就已知成果而言,笼统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生物性因素,其二,社会性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
1、遗传原因:如令尊令慈都是比较敏感、脆弱、容易产生压力的人,那么,很可能个体的神经类型也会遗传此基因,使同样面对事件的时候,耐受度较他人少,需要承受的压力感受更大,更难克服。
2、身体原因:有些人因为身体本身生病的原因,某种器质性的疾病,会引起产生类似于抑郁情绪的状态,或者更易产生情绪困难。因而,先把身体调理好,是一切身心健康问题的硬件基础。
3、气质类型:每个人的先天性格就各不相同,即便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也会性格迥异、偏好不同。有一些孩子天生内向、有一些则天生外向,不同的孩子要匹配不同的养育方式,否则也会产生问题。
4、缺陷或疾病:
有一些人一出生就面临更大的困难,比如,肢体或者感官上的情况,或者一些疾病影响。令本人更易产生不良情绪。
二、社会性因素:
1、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不止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父母的性格、情绪、关系、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如何回应,以及对这些影响的看法,也影响后来的性格,以及是否产生易抑郁的潜质。
因而,不能把一切责任都归在原生家庭身上,自己也要负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把认知方面的因素梳理出来。
2、成长经历及事件:
0-6岁的经验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6-12岁就不重要,或者12-18岁就不重要。甚至18-35岁所发生的事,仍然会对人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是,越早影响越来的原理,似乎是不变的。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每个人,都在改变着我们,令我们成为今天的我们。
日常生活中
怎么处理?
1、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有意识地用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
2、评估自身压力情况,依据所能承受的压力水平,选择与之匹配的压力状态。不要长期处于勉为其难的处境当中。
3、良好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尽量不要自我孤立,有事情多与亲人朋友商议,有情绪可以与人倾诉,因为当他人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也会愿意听对方倾诉。经常参加群体活动,每周不低于一次社交。
4、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至少外出一次,不能一直宅在室内。从微小自己能胜任的运动量开始,最好加入某个运动小组有人带动,不要过量运动,量力而行就好。重要的是持续的次数,而非单次的运动量。
5、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项非常正常的事情,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请专业人士协助自己,共同度过困难的时期,从而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而不是迁延日久得不到处理,让身心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及早恢复最佳状态,对自己及家庭都有好处。
见心|明智|笃行
个案咨询丨企业培训丨讲座邀请
资深心理学老师
司马香
?
长按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