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公路养路女工王何林的感人故事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6-4-25 9:04:34   点击数:
  

随县公路养路女工王何林的感人故事

孝女情动乡里

——随县公路养路女工王何林的感人故事

通讯员杨明友刘文生

她,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山村农民家庭;她,是一个普通的公路女职工,但在平凡的生活中,对身患重病的养父母不离不弃,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养父母的一片晴空。她,就是随县公路段公路养护女工王何林。

命运曲折,从小被人收养

1983年8月16日,一个女婴来到了人间。婴儿的哭声,换来的不是父母的欢颜,而是唉声叹息。这源于父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家里已有3个女孩,盼的是生个男孩。后来,她被无儿无女的王明祥夫妇收养。王明祥、何明兰夫妇在公路上帮工,后转为正式职工。他们为人忠诚,工作积极努力,是公路沿线乡亲们眼里的“大好人”。王明祥夫妇将这个婴儿视为亲生,并用两人的姓氏给女儿起名“王何林”。王何林在这对“大好人”的关怀庇护下长大成人,养父母仁慈的品德与忘我的爱心培养了她的忠孝品质。

倾注孝心,感恩大于一切

1999年,养父到了退休年龄,依照国家规定,子女可以顶替工作岗位,16岁的王何林接过养父手中的石镐、铁锹开始了修路养路生涯。第一次领到800余元的工资时,王何林没有像其他女孩一样,为自己买漂亮的衣服、高级的化妆品,而是给父母买了一大堆衣服和营养品。母亲问:“林儿,你怎样不给自己买衣服?”“爸爸妈妈为我操劳了一生,我要好好报答你们。”爱漂亮是女孩的天性,王林却深知“感恩大于一切”。以后每个月发的工资,她除留少许的零花钱外,其余的都交给了父母。大概是由于出世后没有母乳哺养的原因,王何林个头不高,体质瘦弱,还没有铁锹把高的她挥动着石镐、铁锹修路、养路,与她的身材极不相称,但她没有怕辛苦,每天起早歇晚,从不迟到早退。工作之余,她更是理家的一把好手,下班1到家,接着就做家务,不让父母插足,母亲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不离不弃,久病床前有孝女

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春,王明祥病倒了,经医院检查,他得了心脏病,经过1个多月的医治,病情虽有所好转,但每一年复发,一年要住两次院,几年下来,医疗费花去两万多元。2010年,王明祥心脏病加重住院,得了糖尿病的何明兰又突发高血压中风,瘫痪在床,生活没法自理,王何林不能不同时照顾养母。时值6月,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擦几次身,换几次衣服。当时,王何林的体重只有80多斤,要翻动150多斤重的养母十分费力。养母昏迷不醒15天,她就连续照料15天,直到何明兰病情稍稳定出院,她白天弄好一切,安排邻居帮忙看护,自己从随县殷店镇搭早班车去随州中心医院,帮养父擦洗身体等,晚上再搭末班车回家,这一干就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明祥从亲戚口中得知何明兰的病情后,不忍看到女儿如此奔命,待病情稍有好转执意回家静养……

情深义重,孝感乡里四邻

也许是上天成心考验这位孝顺的女儿,2010年11月,王明祥病情复发加重,常常突发高烧、休克,为方便照顾两位老人,王何林把两位老人一起送进了随州中心医院,养父住永康楼四楼,养母住世康楼11楼,瘦小的她每天在两楼之间穿梭,照顾两个重病人。1个月后,两位老人病情才稍好转了些,又一次出院。可还未等她回过神来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养父病情再次产生变化,胃癌晚期,这对王林来讲无疑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啊。医生叫她回家准备后事,她嚎啕大哭,扑通一声跪在医生眼前,泣不成声:“求求您了,救救我的父亲吧!我是他养女,是他把我养大,抚养我成人,给了我一个家啊……”撕心裂肺的声音让在场的医生病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为了让这对父女多一天相守,医生让老人留下来用营养针药进行守旧医治。几年来,为了给父母治病,她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并以房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5万元,直到养父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有人劝说:“作为一个养女,你已经对得起养父母了,二老的病,都是绝症白癜风最好医院,你何必贷款背一身债?将来你用甚么还?”但她不是这样想的,她说“亲生父母嫌我是女孩,抛弃我,养父母收养了我,恩大于天!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要尽到子女”。王何林的生母被懂事的她感动了,农忙季节自行上门照顾王明祥夫妇;周围的邻居们看到王何林对养父母十分孝敬,也十分感动,都自愿过来义务担当“保母”,王明祥病逝期间,村邻自发送来米面菜帮助她家渡难关,帮忙安排后事。如果说苦难是真情的试金石,那末坚强就是可以击退恶运的宝贝;如果孝道是人生的珍宝,那末仁爱就能让生活的道路洒满阳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zbz/76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