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任何工匠精神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2-6-28 11:43:00   点击数: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做事,做事就不得不解释自己是怎么做的。我做了一些事情,因此最近在留言里赞扬我有“工匠精神”的人也就多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人们对我的褒奖,不接受未免太不识趣。不过我想了又想,始终觉得我没有任何工匠精神。

这不是自谦,只是我有自己看待世事的方式。远在年3月18日,自媒体方兴未艾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自呀么媒呀么体啊》。在文章的最后,我写道:

所以,我不大能理解现在的许多自媒体,而且也不认为自己做的是自媒体。我生产不了太多内容,也服务不了海量用户。我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写点东西和读者聊天而已。做不了大餐,只能做成茶点。连茶点都做不到,那就只能做一枚茁壮的口香糖,给人带去些许滋味,嚼完了好吐掉,保持口气清新。

至于说什么是自媒体,如何是自媒体的生存之道,实在是我所不知道的事情。

在人人争抢自媒体这顶帽子的时候,我对此避犹不及,坚持宣称自己做的不是自媒体。3年之后,在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再来看看我这段话,还觉得我是矫情么?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的事,否则戴上的帽子太大,就容易折断颈椎。

现在的所谓“工匠精神”也是同样。我没有任何工匠精神,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人们觉得它是个褒义词,但我还是想能离它多远就离多远好了(这里应该写一个“笑”字,才符合互联网最近的风格,但我并不想那么做)。

以油鸡枞而言,如果说我个人真有什么品质对最终的品质有保证,那多半是因为我馋嘴的性格,而不是我有什么工匠精神。我出生在中国从物质匮乏转向丰富的年代,记得我小时候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东西都是好东西,就是包装太差劲了。也就二三十年间,事情彻底颠倒了过来,现在变成了包装都是好包装,就是东西太差劲了。

我认认真真吃了那么多年,觉得这句话本身有很大问题。我们小时候觉得东西好,那是因为选择少。今天的上海大白兔奶糖就一定比当年质量差劲么?今天没有了酒心巧克力就真是因为好东西没有了吗?大白兔奶糖还是大白兔奶糖,只是今天我们的选择太多了。在琳琅满目的糖果中间,大白兔奶糖显不出太多优势而已。当年觉得好吃,发明出种种吃法,无非是当时高档糖果全国都没有几种选择,大白兔奶糖算是其中的高档货。同样的,今天各种好酒应有尽有,巧克力的选择也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还要吃酒心巧克力呢?仔细回想一下,酒心巧克力为了确保酒不至于泄露,巧克力做的壳是多么坚硬?瓶底又有多少沉积下来的白糖?嚼起来咔擦作响,今天你真的还想吃那种东西?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的需求在爆炸性地增长,所以商家这些年竭力满足的是种类和数量。质量就那么回事,反正消费者觉察不出那些细微的差别,最终还是会统统买光。我小的时候,为了一台昆明市兰花冰箱厂的冰箱购买券,人们要出动关系,必要的时候大打出手。兰花冰箱质量如何?反正我这些年自己用的冰箱,从来没有像它一样反复维修过,最后还得忍受它拖拉机发动一样的动静。在最近十年间,人们对空调的需求超越了电风扇,市面上的空调质量有多好?尤其是大众品牌。我北漂那么多年,搬了那么多次家,反复麻烦房东去维修的东西,除了面盆马桶漏水之外,就是空调故障。而各种电扇越做越好,和当年的收音机一样,但大家已经慢慢不去买了。

油浸鸡枞也是一样。如果40块钱一瓶卖得很好,厂家为什么有动力做任何改进?做生意切忌在产品上乱动手,否则新客户没争取到,旧客人也流失了。但是这么做下来,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大家都陷入了集体装傻的怪圈。商家知道自己买的所谓“鸡枞”和鸡枞关系不大,消费者也知道菜市场里一斤鸡枞多少钱,40块钱根本不可能买到一瓶油浸鸡枞,可大家心照不宣地继续玩这个游戏。装作油浸鸡枞的价格和二十年前一样,装作自己吃到的东西和二十年前一样,最后买的是油鸡枞三个字,吃的也是油鸡枞三个字。

可是,世界上还有我这样馋嘴的人存在。我小时候吃过油浸鸡枞,我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滋味。而且在物质供应丰盈之后,我见识了各地的美食之后,确认我喜欢油浸鸡枞不是出于云南人热爱家乡的情感,而是横向比较之后依然认定它真的是美味。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市场上提供的所谓油浸鸡枞不是我要的东西。在吃的问题上,我已经过了追求饱追求量的阶段,我要求质量,我想要吃到我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刚好,我到了这样的年纪,有这样的人脉,可以找到能够做出达到我标准的人---甚至对方比我还要馋,还要挑剔,可以找到能够做出达到商品标准的生产商,他们内部对食品的要求比国家标准还要高。

我做了什么?我所做的无非是1、保持了我馋嘴的本性;2、成全了自己对于吃的执念。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很自然了:吃过各种妈妈做的油浸鸡枞,找出自己最喜欢,味道最接近自己审美的那一家。然后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要加温降温几次,要冷却复炸几次,投料的顺序是怎样的。再在锅边放上计时器,锅里插上电子温度计,测量每一道工艺的时间和油温。最后,自己用这张记录表尝试制作,看味道能达到别人的几成。超过九成五,那就是已经掌握了方法。

这需要什么工匠精神?根本没有,这需要的是馋,唯有发自灵魂深处的馋,才可能让一个人站在锅边,如同面对着肉骨头不停摇晃尾巴的狗一样,急不可耐地观察记录,然后亲自上场自己操作,连放凉都等不到,就拿着筷子往嘴里塞,随即跳着脚大喊,旁人听不出是在喊烫还是喊香。为了这一小口,人可以做出完全超乎自己想象的事情来。一个又懒又馋的人在这种时刻,身上也可能爆发出惊人的专注和勤勉之力。在狗和肉骨头之间,存在且仅存在一条直线。在一个馋鬼和他想要的美食之间,不存在任何障碍和困难,他会像推土机一样一路平推过去。

我无非是赌了一件事情:我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馋鬼,还有一群人和我一样,不再追求种类和数量,而专注于品质。有这样一群人存在,而且我能找到他们的话,他们会理解我在做什么,也能品鉴我做出来的东西,觉出其中的好来。油浸鸡枞不是每个人的必需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更谈不上是人人都会喜欢。毕竟,它只是一种菌类,罐头里封装的又不是人民币,打开的时候人人都惊喜万分。

既然如此,那我需要如同工匠一样,反复打磨,为了让一罐油浸鸡枞达到所谓的“极境”么?油浸鸡枞的极境又是什么呢?人人吃一口都觉得无比美味?对不起,那是妄念,根本做不到。吃完小野二郎的寿司之后,抱怨那不过是生鱼和饭团还买那么贵简直就是抢劫的人大有人在。

中国不同于日本,并没有大量世袭的手工业者存在,也没有国家给匠人授予勋章和奖状的认定,更没有那样封闭安定的社会环境可以培养所谓“职人精神”,一个人一辈子反复做一件事情就好了。时至今日,中国还处于高速的变化之中,敢于拍着胸脯说自己是职人的人有几个?真正如同匠人一样在极小的领域内琢磨三四十年时间的人有几个?我不是职人,也并非匠人,通身上下哪里能找到什么工匠精神?

我说自己没有任何工匠精神这是做人起码的诚实,要我施施然接受了这种说法才是一种僭越和撒谎。

凡事皆有自己的限度,我在食物上的限度取决于我舌尖上的见识,取决于我味觉细胞的敏锐程度,以及多大程度能保持自己嘴馋。虚无缥缈的工匠精神是我无法依仗的,我所能依仗的只有自己的馋,只有自己的龟毛。它们是我的限度所在,能平复得了我内心的馋,满足得了我舌头上的挑剔,那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馋只会让一个人老觉得饿,一点都不精神。

题图摄影:LubosHouska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出品

Bits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吃东西让人觉得快乐而且安全,起码在那一个多小时里,世界在感觉上确实如此。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zbz/23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