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名门望族”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我们今天来看一看什么才是现代社会的名门望族!
我们现在经常会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在江浙一代,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家族,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那就是“钱氏家族”。
可能说到钱氏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钱学森,没错,他就是杭州钱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位“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和“两弹一星”元勋,成就影响了中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更为可贵的则是他那颗拳拳报国之心。
钱学森的学识与品格,也与他的家族不无关系。事实上,由古至今,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在科技领域,除了钱学森、钱令希,还有“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至于院士就太多了,钱临照(钱令希的哥哥)、钱钟韩(钱钟书堂弟)、钱易(钱穆长女)等,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还曾在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文史领域,有国学大师钱穆、近现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文学大家钱钟书。还有著名外交家钱其琛、钱复等等。
人们说名门望族、家学渊源、人才辈出大概说的就是“钱氏”这样的家族吧。
可是上面说的钱氏人才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这些人统统往上追溯,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钱镠。
钱缪是谁?
钱缪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唐朝灭亡后,钱镠受封为吴越王,后又自创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管辖今天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南沿海一带。钱镠不仅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钱镠自备“起居注”,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钱镠之后,不仅留下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富裕江南,而且留下了宝贵的钱氏家规。
那什么原因造就了恢弘的家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其实,历史上具有聪明才智的各家族先祖不止钱王一个吧?大家望族的门当户对也不在少数吧?为什么钱氏家族会出现奇特的人才“井喷”现象?曾国藩的老祖宗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基因背景,可为什么,曾国藩的后人也出现人才“井喷”奇迹?
我们注意到,钱家与曾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钱家有《钱氏家训》,曾家有《曾国藩家书》,如果说“基因决定论”,也可以,但这个“基因”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那就是两家都培育出优秀的“文化基因”,也就是家风,并使之世代相传。
千百年来,钱镠定的家规成为钱氏子孙后代行动的准绳。钱氏家族千年蓬勃、杰才潮涌的文化密码,就藏在一部《钱氏家训》里面。
当年,吴越王钱镠以晋代以来大族衰亡为鉴,他亲作家训八条,“上承祖祢之泽,下广子孙之传”,纵有“金书铁券”的免死牌亦需严格家教。临终之前他又留下了十条遗训。钱镠辞世后被后唐明宗追谥为“武肃”,上述训示亦分别称为《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遗训中要求“子孙绍续家风”而“千叮万嘱”的训示,为《钱氏家训》定下了基调。
现在被钱氏家族广为承袭的《钱氏家训》,是由清末外交官、钱镠三十二代孙钱文选根据“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十训”总结归纳而成的。这个版本半白半文的《钱氏家训》,善记好懂,很适合现代人阅读理解。
《钱氏家训》只有区区六百多字,但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层面,对后世子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参见附录)。
有人质疑:钱氏家族那些名家大师,他们的成功有多大比重是因为一部《钱氏家训》?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认真研读过《钱氏家训》?《钱氏家训》真的是他们的共性么?把这部家训传给芸芸众生,就会涌现出无数的“钱学森家族”了?
此话差矣!家训不是用来背诵的,是要子孙做出来的。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用来研读吗?不,它是我军践行的准则。家训,落实了才叫家风,写在纸上、停在嘴上,只能叫“家封”。
《钱氏家训》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强调“身教”。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小时候,钱永刚问母亲蒋英:“人家都在说要重视教育,可你们怎么没怎么教育我啊?”蒋英一下就笑了:“我们怎么没教育啊,教育不仅仅是用嘴说,更重要的是做给你看。”
钱永刚回忆说:“《钱氏家训》从思想源流上说,流传了一千年,可能是家族家训中传承时间最久的。我的父母对于这份《钱氏家训》本身内容提及比较少,但是身传言教从未间断。虽然他们都已经走了,但是留下的精神财富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钱氏家训》有一条:“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钱氏家族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有书可读,各地的钱家族人均设立了义田、义庄,并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这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基金”,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无锡七房桥的“怀海义庄”就是一个典范,钱穆和侄子钱伟长都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
总而言之,家训是行动准则,一定要知行合一的,否则毫无价值。
《钱氏家训》有云:“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家风。
一千年来,《钱氏家训》已经造就了无数的英才,它不仅是钱氏家族的文化DNA,也是我们华夏子孙都应认真学习的一部家庭教育的杰作,理解其精神,发扬其精粹,也许我们也可以繁衍出另一个“千年世家”。
附录:《钱氏家训》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正是因为有钱氏家规,钱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吴越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人才兴盛的传奇。
传家,需要世代相传,欢迎选择传家榜!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