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妈碎碎念
周末趁着天气回暖,言爸约着同事的家庭一起去雪场玩耍。同行的孩子是一个4岁的小姑娘,性格很好,任何时候都笑脸盈盈的。由于言仔平时不怎么和小朋友玩耍,我以为他会像以往一样刻意避开,结果没想到这两个娃相处地非常愉快。
一路上,两人除了互相交流玩雪的问题,言言还主动的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糕分给了小姑娘一半。看到这一幕场景我触景生情,几年前的一些事情渐渐的浮现在了我的脑海。
上周我的一篇《不省心!言仔天生是个高阶事娃》引起了很多妈妈的共鸣,养育孩子是一件既事无巨细又任重道远的大工程。但让我最头疼的并不是上一篇文章里提到关于身体健康的那些问题,而是言言之前孤僻不合群的性格问题。每当午饭过后,小区的中心公园总是三五成群:老人们习惯性地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小孩子们在阳光下玩小汽车、丢石子、滑滑梯.....老老小小,构成了一幅幅岁月静好的画面。本来曾经的言仔和他姥姥也应该是其中的一份子,但有言仔存在的画面,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和谐。不知道为什么,言仔从小就特别抵触人群。每当姥姥试图把他往孩堆里带的时候,言仔立马就会要求回家;如果强行拉他到孩子中间,他便会哇哇大哭。没有办法,姥姥只能带着他坐在远离人群的地方自娱自乐。(奶嘴和小抱被乃贴身之物,旁人不可触碰)3岁之前言仔奶嘴不离口,到了陌生环境或者遇见了陌生人,他的小嘴就会使劲的吸吮奶嘴以缓解内心的焦虑。上了幼儿园之后,言仔几乎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以泪洗面,甚至在幼儿园的头两年中,他把自己的座位主动地拉到了教室最后,离同学远远的.....幼儿园每天都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老师会组织小朋友们一起拍球、玩老鹰捉小鸡、或者是接力赛跑。但每当需要小朋友们相互配合活动时,言仔都会拒绝参加并走到远远的角落,然后和生活老师坐在一起观看小朋友们玩耍。(永远与同学保持“安全距离”)因为言仔种种不合群,学校下到生活老师上到幼儿园园长,都没少找我“喝茶”。谈话的内容大致都是建议我帮助言言尽快戒掉小抱被,并在平时多引导言仔和其他小朋友们玩耍。其中有一位老师给我的建议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孩子一定要尽早的融入群体,并且适应和同龄人一起沟通交流。即使孩子成绩再好啊、个人能力再突出,如果不能很好的适应集体,也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我建议你不要让言言花太多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了,可以适当的让他看点男孩子喜欢的奥特曼动画片,这样他和别的小朋友呆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有一些共同话题。我当时非常认同老师关于“融入集体很重要”这个观点,加之家里老人也一致认为言言不合群,我当时陷入了深深的焦虑,甚至一度害怕言仔会不会有自闭症的可能性。但焦虑本身是没有用的,我需要找到言仔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首先,我主动参与到了言言日常学习环境中。在学校开放日,我坐在教室后面全程观察言仔的状态。我发现他坐在最后说话不太积极,但是课堂中一直都有跟着老师的节奏在认真听讲;在唱歌或者跟读环节时,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也有开口配合。“抢凳子”游戏中,他没参与,但他一直在观察小朋友的活动状态,并且时不时兴奋的捏一下小拳头。看到他的表现,我立马明白了其实他是渴望参与集体活动的,只是缺乏勇气去面对未知。回家后我便主动问言仔:"我觉得抢凳子的游戏很好玩,你为什么没参加啊?”言仔回答:“我害怕他们撞到我。”听到这一回答我其实挺激动的,至少说明他内心有参加集体活动的欲望。其次,我主动创造言言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的环境。周末我约上了言言几位同学一起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玩耍,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下,我仔细聆听了言言和同学为数不多的几句对话(PS:那时候言言4岁多)。言言:你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吗?同学:不会...言言(激动):那我考你几道题吧?同学:......看到这个情况后,我明白了言言其实并不抗拒和别人交流,只是他活在了自我的小世界里,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