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一至善一字详解,了一为子,吾道一以贯之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5 14:05:55   点击数:
  

“精一至善”已注册商标,好多伙伴还不知道“精一至善”的出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继续来分享一下。

精一至善是什么意思?精一至善的出处?精一的出处?至善的出处?

精一至善:“精”字解读。精进详解

#精一至善#

“精一至善”出处

“精一至善”

=“精一”+“至善”=“精一”=“至善”

=“精”+“一”+“至”+“善”

=“精一至善”

明·王阳明《传习录》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精一战略”可以塑造战略韧性,

“至善文化”可以塑造文化韧性。

一是什么?

古云:了一为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真正理解与明白“一”字的时候,你就是“子”。什么是子,子是对贤者,圣人的敬称。

如我们称呼春秋战国时期德高望重的人士,一般都称呼为子。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

春秋·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春秋·老子·《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而以为正”

春秋·《论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东晋·葛洪·《抱朴子》: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精一至善云:

日行一善易,一以贯之难。

入门始精一,达成终至善。

详解:

东汉许慎在公元年(东汉建国96年)完成的作品《说文解字》有这么一段话“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它告诉我们:还没有天地之前,就是最原始的道立起来的时候,“是用“一”划分(造分)开的天地,然后再衍化出世间万物。

盘古氏的这一把大斧一划,造分天地,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

盘古氏

纲 盘古氏首出御世。

纪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

补注:天地初分之时,盘古生于其中,能知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俗传曰“盘古分天地”

纲 盘古氏首先出来治理天下。

纪 混沌未分的太极产生天地阴阳两仪,两仪产生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四象错综变化,产生种类繁多的事物。相传首先出来治理天下的叫盘古氏,又叫浑敦氏。

盘古氏:传说中开天辟地首先治世的人。其后才有三皇。

一说,天地初分之时,盘古生于其中,能知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因此通常说‘盘古分天地’

《说文解字》: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道德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抱朴子》抱朴子:道起於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文心雕龙》有云:“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文心雕龙》里说道:文章/作文的德行是非常大的!它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何这么说呢?从天地产生之时起就有了黑色和黄色(《易经》里说“天玄而地黄”,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圆形和方形(天的形体是圆的,地的形体是方的)的区别。日月有如重叠的璧玉,来显示附在天上的形象;山川好像灿烂的锦绣,来显示大地的形貌富有纹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章啊!

向上看天空,日月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向下看大地,山川万物蕴涵着丰富的文采。天高地卑的次序关系就确定了,于是产生了天地“两仪”。只有人才能参悟天地之道,人身上才孕育天地的灵性,这就是“天地人三才”。人为万物之灵,实际是有思想的天地之心。有了思想活动,语言才得以跟着确立,语言确立了,文章才能鲜明,这是自然的道理。

天地为两仪,人居其中,钟五行之秀,是谓三オ。

典籍中的文字是源头活水。“精一至善”这四个字出自典籍。

通过历史与今天的对话中,

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坚定中国人振兴中华的信心、

坚定实现中国梦和决心。

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胸怀

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编辑:jyjshi

发布:dcswdt

审核:精一至善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pz/2592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