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专升本思修简答题与材料分析题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11/7 12:22:50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www.pfzhiliao.com/

1、如何成为时代新人?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简述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3、简述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3)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4、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5、简述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6、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7、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2)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这种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在此意义上,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8、简述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已考)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9、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10、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2)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简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3)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13、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14、简述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主要表现

(1)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3)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15、简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关系

(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

16、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意义)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3)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17、简述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18、简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4)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19、简述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2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21、为什么要坚定价值观自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22、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23、简述道德的起源(条件)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4、简述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25、简述道德作用的主要表现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6、简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7、简述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28、简述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9、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已考)

(1)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30、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1、简述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上开放性;

(3)交往对象上复杂性;

(4)活动方式上多样性。

32、简述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5)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33、简述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的内容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4)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34、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35、简述个人品德的作用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36、如何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37、如何做到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1)向道德模范学习;

(2)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引领社会风尚

3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39、简述我国宪法的地位

(1)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3)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40、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已考)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41、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42、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3、简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因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44、简述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4)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45、简述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

(2)遵守法律;

(3)服从法律;

(4)维护法律。

46、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4)养成守法习惯;

(5)守住法律底线。

47、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

(2)人身权利;

(3)财产权利;

(4)社会经济权利;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48、简述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已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

(5)依法纳税;

(6)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49、简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1)能促进人生目的的实现;

(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50、简述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51、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5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5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2)二者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础和依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

54、简述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已考)

(1)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2)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55、简述法治思维及基本内容(已考)

(1)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

56、简述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已考)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57、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及要求(已考)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5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已考)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9、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60、简述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61、简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62、简述如何对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63、如何成就出彩人生?

(1)与历史同向;

(2)与祖国同行;

(3)与人民同在。

6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1)伟大创造精神;

(2)伟大奋斗精神;

(3)伟大团结精神;

(4)伟大梦想精神。

65、法律的本质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3)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66、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权利?

(1)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2)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3)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

一步一脚印,多卷一天是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pz/2589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