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机体组织中,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研究发现,某种维生素长期严重缺乏可引起精神和行为功能紊乱。
食物中严重缺乏维生素B1的人往往心情沉闷、沮丧、烦躁、易发脾气。缺乏维生素B2则出现精神抑郁、容易疲劳和学习成绩下降。维生素B6缺乏与内源性抑郁症密切相关。烟酸缺乏可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健忘、失眠和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性格改变甚或出现狂躁、猜疑、幻想等精神症状。维生素B1缺乏能引起激动、攻击性行为和人格改变。维生素B2缺乏常合并情感性疾病和抑郁症。维生素B6缺乏与内源性抑郁症密切相关。叶酸缺乏是多种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有研究表明,43%抑郁、40%酒精中毒和17%精神分裂症中,均显示叶酸缺乏。研究人员分析50例维生素B12缺乏者中,26%存在器质性精神障碍,20%有情感性障碍。维生素C缺乏与淡漠、抑郁有关,并可引起人格改变。
研究认为,引起上述维生素缺乏和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摄入不足。另外尚有多种因素。药物影响:如常服降血脂药肾胆胺、抗生素新霉素等会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12吸收,治疗肺结核用的异菸肼和口服避孕药会引起维生素B6缺乏,久服阿司匹林会加快组织对维生素C消耗,常服抗生素会导致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减少等;疾病影响:如精神病、甲状腺机能降低,慢性胃肠道疾病等均可造成维生素缺乏;其他:酗酒、长期进食精制食品等均是造成维生素缺乏不容忽视的因素。
人们平时要注意食品多样化,提倡平衡膳食。对于出现精神障碍的人,特别要重视多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必要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制剂。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