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并不是暴力行为的化身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3-4-16 11:58:53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中药配方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4928087.html

暴力是指突然用武力伤害破坏一个物体、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暴力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极端形式,指直接伤害他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攻击行为,暴力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或损伤的破坏行为,如杀人、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最常见。这些行为常带有突然而难以预料、事前可能没有任何预兆的特点。

大众普遍缺少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知,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恶意丑化,出于恐惧导致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污名”,为了避免可能遭遇的危险,对这一群体避而远之。有的精神病人被家人戴上脚镣手铐,将病人禁锢起来,防止他们出现攻击和暴力行为,以前的精神病院被称为“疯人院”,即使病人治愈出院,也会留下“精神病”的烙印。加之,精神病人伤害、杀人引起的肇事肇祸案件,其手段残忍,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更让人们望而生畏。

实际调查表明,精神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大致占患者总数的10%,精神病人发生暴力或其他犯罪行为的概率并不高于普通人。其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如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

但是,精神病人暴力攻击的目的不同于常人,正常人施行攻击和暴力行为是为自己的利益所驱动,而精神病人则可能是受病态思维障碍的影响,或者是为了防卫,或者突然产生的冲动行为,无法用常理推测。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被害妄想、幻觉症状的影响下,因担心别人害自己,而先发制人或在幻觉的支配下伤人。

家人长期与精神病人生活居住在一起,往往成为病人施暴的高危人群。精神病人家庭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对家庭成员或有亲密关系的人实施的攻击行为,对家庭危害极大,医务人员经常听到病人家属诉苦。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精神病人的家庭暴力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精神病人家庭暴力攻击手段多为刀、徒手及下毒。

许多家庭暴力的发生往往由一些现实性的事件激发引起,这些事件包括与家人争吵、被家人殴打、住房条件差、经济紧张、家人歧视、生活受干扰等问题,还有一些病人是由精神症状所引起,如妄想、极度焦虑抑郁、具有威胁或恐惧性的幻觉、妄想,行为错乱。而很多病人在出现暴力行为前,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良情绪,如:易激怒、易发脾气、情绪低落、睡眠饮食改变、不愿再上班等征兆。

为此,家属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早治疗处理,联系所在社区的精神疾病防治医师,医院接受专业预测和评估,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和减少意外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pz/2496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