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活,包括身体的生活,社会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身体的生活,即维持生命存续所需的物质生活、生理活动;社会的生活,是人与人的交往、互动,并努力从中获得满足感、价值感、幸福感;精神生活,包括艺术、哲学、宗教等高级生命活动,它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科学认知层面,以及心灵涵养层面。
中国传统文化,或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活实践,是将精神理念贯穿与人伦、日常生活之中。而其路径又是内在超越的,是从人的心灵涵养、道德修养入手,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融为一体。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第一等大事、最高的使命,是对天道的体证与实践,这是一种有信仰的宗教生活,只不过他崇拜的不是某个外在的神灵,如上帝、耶稣,而是焕发其本心本性,这个本心本性即天道天理,是它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宇宙周流运转、生生不息。天理即人心,天命之谓性。宇宙的心,即人的心。按照天理而活,我们就实现了生命的超越、时空的超越、物我的超越。
用心体悟天道天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指导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儒家的文化样式、精神品格。与佛教的寂灭、道家的本无不同,中国的儒学是生的哲学、入世的哲学,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的性情,是健而无息,是谓乾。人效仿天道,应每一日都不能懈怠,好好完成体悟天道的使命,其具体内容就是:复性、明心,复归本心本性,从而达到与天理天道合而为一。为什么要“复”与“明”,因为,世俗生活的习染,把我们的心性盖住了、污染了,因此,我们首先要去除这种种与生俱来的以及后来沾染的形气之累、习性之弊,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道德修养功夫,不同于西方的认知哲学与工具理性,它是一种自我体悟体证的学问,谁也代替不了谁,是对自己对自己的“诚与明”。它要我们不断反问自己,做一件事的动机是什么、理念是什么、初心是什么、直觉直感是什么,它是符合天理天道、人伦常理、道德规范的吗?如果它是,它就会和宇宙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创造出新的世界来;如果它不是,它将给我们带来无尽痛苦甚至毁灭。本质上,我们活的是一个“良知”,因为它就是天理天道,它能实现我们生命的永恒,“致”良知,就是我们每日生活最重要的活动,它是本、是根,是无穷无尽的道德修养与实践。
如果我们这一天,完成了对自己的明心、复性、致良知的生活实践,我们就安然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看到了最好的自然、最好的世界、最好的自己,而这些和财富、权力、名誉等身外之物没有什么关系,它是我们内在的那颗心复活了,它活泼、明净、赤诚,它勇敢、慈柔、温暖,它才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活着的理由。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