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焦虑障碍、失眠
这些都是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清源街道“心理课堂”第十一期来了
我们一起了解
这三类心理问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与其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特征性地表现为明确的至少2周的发作(尽管绝大多数的发作持续更久),涉及情感、认知和自主神经功能的明显变化;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症状;(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指在没有脑器质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以精神和躯体的焦虑症状或以防止焦虑的行为形式为主要特点的一组障碍。本文中仅纳入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和强迫症。
1.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于诸多事件或活动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担心(焦虑性期待)。紧张度、持续时间或焦虑和担心出现的频率都与现实可能性或预期事件的冲击不成比例。个体发觉很难控制担心的情绪,难以令担心的想法不打搅注意力,无法专注于手头上的任务。除了焦虑和担心外,还需具备下列额外症状中的至少三种∶坐立不安,感觉紧张或烦躁,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或思维出现空白,易激惹,肌肉紧张,睡眠紊乱。
2.惊恐障碍∶是指反复出现的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突然汹涌而来的强烈的害怕或不适,在几分钟内达到顶峰,伴随躯体的和/或认知的症状。"反复出现"实际上意味着超过一次以上的惊恐发作。"不可预期"是指惊恐发作时无明显的线索或激发时间——也就是说,发作得令人意想不到。
3.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特征。强迫思维是反复的和持续的想法、冲动、表象,它被感受为侵入性的和不需要的;而强迫行为是重复的行为或精神活动,个体感到受驱使而对强迫思维作出反应,或必须非常机械地遵守规则。
失眠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1)入睡困难,即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2)睡眠维持困难,即入睡后频繁的醒来且醒来后再入睡困难;(3)早醒,并且不能再次入睡。
来源
年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健康宣传手册》
编辑
清源融媒体中心
本期互动
#欢迎转发#
欢迎留言分享
往期精彩
●创城在行动|全体注意一起“熄”烟!
●文明创建|从“面”美到“里”记录实干下的清源文明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一周年“抢”个奥运冠军来咱清源代言
●创城在行动
爱上清源的答案点进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