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金天,心理咨询海归博士,现在为深圳市金天健康心理咨询教育研究院院长。韩国家庭心理咨询学会督导级咨询师,高级心理分析师。有小时的团体体验经验和十年多的团体促进经验,基本取向是来访者中心咨询。
身边确实有一些朋友,历经千辛万苦,考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可是,却一直不太敢投入实际咨询工作。
原因很多,其中最令他们感到困惑的,可能就是没有办法准确判断,自己的能力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线上。
有困惑,当然就不敢轻易出手了。
我知道,对这个问题,国外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共识,因此,参考专家意见,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我总结出心理咨询师走向成熟的这样七个阶段,欢迎大家对号入座,准确地判断自己处于哪个阶段。有不足,咱埋头补上;水平够了,咱就大胆而小心地实践。
第一阶段:本能期
严格来讲,如果处于本能期的话,就还不算是心理咨询师,即使手里握有资格证。
处于这一阶段,口头语一般是“根据我的经验”。就像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天生喜欢助人的人,看到谁有困难,总忍不住想伸出援手。
认为对方有痛苦,就必须马上消除,否则自己会急三火四地受不了。不管对方是不是乐于接受,常常会提很多建议,甚至替对方做决策。
但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这种过界,不仅不容易帮到对方,有时反而会引起对方的戒备和反感,因为你缺乏这样一种必要的反思:在这件事情上我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我的所谓经验真的能帮助对方吗?
以上,并不是指责或批评,相反,我们必须看到,对人有强烈的兴趣,真心真意想帮助人,只有具备这些本能,才有可能成为咨询师。
否则,如果只对数字感兴趣,那就去当会计了;如果只对机器感兴趣,那就去当工程师了。
要摆脱本能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能痛下决心,进入专业学习。
第二阶段:兴趣期
这一阶段,也可以叫探索期,口头语是“我认为”和“你应该”。
你能看到对方的痛苦,但还没有力量解除这种痛苦,因此内心焦虑度很高。为了解除焦虑,你开始尝试学习心理学。
不过,并不是系统的学习,而是非常频繁地听讲座,参加各种公开课和工作坊,同时阅读各类有关读物。
现学现用,初期会立竿见影,于是你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助人的热情会进一步高涨。
这一阶段,喜欢说些外行人听不太懂的专业术语,如抱持、动力、共情、修通等,喜欢分析别人,恨不能把街上的陌生人也抓来,供自己分析一番。
听的课程内容庞杂,掌握的理论自然不可能系统,看问题也就不容易有深度。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你潜在的专业能力将得不到整合和开发。
但是,这种努力还是宝贵的,它是通往专业道路的一种初级准备和有益过渡。况且,这种学习和探索,对于改善自己的心理生活,还是有帮助的。
有人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做咨询,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但成功率不高,而且效果不稳定。偶尔取得了成功,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成功的。并且,因为根基不牢,很快就会遭到来访者质疑,也很难留住长程来访者。
第三阶段:学习期
当你从众多心理学爱好者中分离出来,立志成为专业咨询师时,就进入了学习期。系统,是关键词。反思,是新习惯。“我是谁”,现在成了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