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代狐
发表机构甘露春天社会心理观察室
导语在中国,家庭暴力并不罕见,据全国妇联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而这项调查还未涉及冷暴力的问题。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存在家暴,这是相当惊人的比例。
家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暴力。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从身心上对家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家暴分很多种,有硬性的家庭暴力,使用殴打,虐辱等方式,摧残在肉体;还有软性的家庭暴力,也就是所谓的冷暴力,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痛苦不堪,其危害有时更远远大于前者。
案例一李云(化名),在长达8年的婚姻中,屡遭丈夫家暴,每次被打,哭一场,然后关上门继续生活。她觉得这是“家里的事”。因此,她在家人面前总是笑嘻嘻的。她想维护一个完整的家,并努力向外界展现一个美好的形象。直到丈夫说她鼻子最好看,就要让她没有鼻子。然后肆无忌惮的用刮眉刀割下了她的鼻子,鲜血如注。她努力想要维持家庭的愿望才至此破灭。如今,她的鼻子仅剩少许鼻根及两侧鼻翼残存。约70%缺失后,呼吸基本靠嘴巴。在这8年的恐惧与煎熬当中,她无数次想结束这段不幸的婚姻。可是想到自己一个结了婚的女人还要抚养两个孩子,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如果离婚后回到娘家,怎么面对外人说三道四,闲言碎语?再加上丈夫多次威胁,所以不敢离婚。
案例二“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外籍妻子在微博中公开曝光李阳在三个女儿面前对她殴打的过程,并公布了数张照片为证。大家才知道,这位曾在央视“半边天”栏目教男人如何做一名好丈夫的李阳,竟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李阳承认家暴后,和妻子一起接受了心理治疗。
一般家暴的施暴者多是丈夫或父亲,受害者多是妻子和孩子。通常这些施暴者常会被人们斥为“野蛮”、“素质差”等。其实这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家暴的背后有很多的是有深层次的病态心理问题,尤其是对男性而言。
那么是什么心理原因导致了他们举起暴力的“拳头”?
1
过大心理压力。很多男性因工作、在外面遭受挫折等问题导致心理压力很大,在外面没有发泄途径,又不会调适情绪。所以常将怒火发泄到妻子或孩子身上,对他们施以拳打脚踢。
2
不当的社会观念。我国的男性通常有根深蒂固的“占有”和“男主外”的观念,把妻子,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而忽略他们的自主权,或者坚持要妻子主内,从而引发家庭矛盾,导致家庭暴力。
3
自负心理。很多男性在家中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高社会经济地位者,认为自己为妻儿带来一切幸福,妻子理应服从自己。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妻儿如果对自己不敬,他们就会非常难受,而用暴力征服。
4
自卑心理。有些男性看到妻子在社交、事业方面比自己优秀,心理自卑,于是在家里逞强,关起门来收拾妻子,从而掩饰和平衡自己的自卑心态。还有男性猜疑心重,其实本质上还是一种自卑的心理。他们常无端的怀疑妻子红杏出墙,就会怒不可遏,常无端发怒,侮辱妻子。
5
暴力遗传。男性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经常目睹父母的打架,潜意识时就会埋下“解决家庭问题要用暴力”的种子。在成家以后种子就会开始发芽成长。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施暴者是有循环模式的,每次都会经过5个心理期:形成期、顽抗期、懊悔期、追究与承诺期、蜜月期,直至下一次暴力行为的出现。而受暴者也有一定的心理模式,有的受暴者性格懦弱、退缩;有的受暴者喜欢嘲弄挖苦人;有的总在幻想这次暴力是最后一次。
在以女性为弱势受害方的家暴中,是什么样的心理弱点让女人选择继续生活在家暴阴影下呢?
过分执着看重婚姻成败,受制于婚姻这根“无形的绳索”
婚姻,虽然法律上保障了结婚、离婚的自由,对于离婚,社会看法上也越来越抱着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女人依然对婚姻破裂感到不可接受,不愿意去面对、去结束失败的婚姻,哪怕在忍受家暴,身体受到伤害这样的状态下。
认同变了味的“所谓爱情”
在某些家庭中,男人对妻子有着强烈的不正常的占有欲,因为不自信而敏感多疑,进而以家暴的手段向妻子“发泄”。而此时,女人虽然不堪家暴伤害之痛,却在心底深处,固执的认为男人虽然自私、不自信,毕竟是深爱自己,才导致这种不理智的暴力行为,于是面对家暴默默忍受。
在感情纠葛中,默认了“弱势”角色,以忍受家暴虐待来偿还内心中“情感债”的愧疚
例如,一些女人由于婚前的情感经历,婚后在丈夫的醋意和淫威下,觉得是自己“欠了”丈夫的,默认了“弱势”角色,忍受丈夫言语、行为上的暴力伤害。又比如,一些婚姻中的女人,因为另有所爱或者一时糊涂,出轨行为被丈夫发现,却又不愿意或无力走出婚姻,于是认为被丈夫施暴是天经地义的事,以忍受家暴虐待来偿还内心中“情感债”的愧疚,个别甚至因此付出生命。
天性软弱,受传统思想影响,有着强烈的认命感
相当多天性软弱的女性在交友、择偶上,排除其它一些因素,更青睐于强于自己的的男性,以求获得安全感。实则是对“阳刚”和“暴力”这两个概念产生了混淆,然后在潜意识中,产生了受虐的倾向。软弱导致女人屈服于家暴,屈服于施暴者的恐吓、威胁不敢反抗。也有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认命”婚姻观,“路是自己挑的”,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不幸的家暴婚姻。
有较强的自我封闭心理
她们不愿意接受、承认自己婚姻选择的失败,不愿意让外界知道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吞”,认为这是家务事,家丑不宜外扬,一方面不愿意接受自己“挑错人”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不愿意让外界知道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害怕“被人看不起”。
过度的忍让
不可否认,忍让和宽容对维持婚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听长辈说,忍一忍,一辈子就过去了。不过,在婚姻中,忍让也要有度。有些女人,在丈夫“包二奶”、“养小三”而频频向自己施行家庭暴力的情况下,依然是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这属于“过度忍让”了。对于忍受家暴的女人来说,极强的忍让能力恰恰是致命的弱点之一。
善良单纯,对婚姻幸福的“幻想”痴心不改
一些男人家庭暴力后,有时会换了一副“痛哭流涕”的悔改面孔,恳求女人原谅,甚至还有哄女人开心的。这时候,女人心软了,于是原谅了男人,因为她对丈夫的改过自新抱有幻想。于是,一次次变本加厉的家暴不断,直至女人的幻想破灭。
患得患失,对婚姻家庭其他因素的考虑、担忧,选择忍受家暴
女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家暴之伤害,还与她们患得患失、对婚姻家庭其他因素的考虑、担忧有关。有些是为了孩子,有些是怕连累家人、亲人,于是,她们不得已默默忍受了家庭暴力。
▼
长期家庭暴力事件,不仅对女方是一种心理伤害,而且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使其性格不健全,甚至成为下一个施暴者。
作为局外人、旁观者,我们永远难以尽知当事受害者的痛苦。但是作为受暴者,是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已有法可依。
当然,如果还想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的夫妻,只要有求治或改变的愿望,其实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来解决的。可以选择的心理治疗也比较多,例如家庭治疗、萨提亚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宣泄一些积压的负性情绪,处理发生家暴的心理根源。
心病,轻则自己难受,学业事业下降,情感关系淡漠,重则伤人自杀,危害家庭。
著名心理权威专家甘露春医生从事心理咨询30年,帮助超过15万人解决心理疾病或困惑
现在添加
(←长按复制)
马上送你一本甘露春医生的超级畅销书电子版《心病谁没有》,帮助你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最自私的行为是无私”
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
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时,
你在他们的心里会变得更有价值。
内容转载自白癜风治疗那里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