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思维”凝聚民族精神
“文化自信”彰显抗疫力量
马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功
举办第三期第二讲:“中国抗疫中的文化自信”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等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学校“德学”教育思想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拓宽我校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11月12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研究会”第三期第二讲在三水校区教1-D教室顺利举行。讲座由研究会负责人、马院唐晓燕副教授主持,马院王海燕教授、博士作了题为“中国抗疫中的文化自信:以紫禁城’整体思维’内涵为例的分析”的专题报告,研究会全体会员共近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讲座现场
王海燕教授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择中为尊的营国思想”、“师法自然的堪舆观念”、“趋吉避凶的方位观念”、“崇尚和谐的理想观念”、“重内轻外的内轻思想”、“尊卑有序的礼制观念”、“壮丽重威的审美思想”共8个维度展开分析。紫禁城(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后更名为“故宫”)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浓缩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里的每一座建筑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物化代表,其文化内涵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思维方式和诸多的文化观念。而其中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中最重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一直共同遵循的道德品格,是凝聚中华民族统一和谐的精神力量。这一“整体思维”至今仍存留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影响着我们的所思所行,当国家面临重大灾难的危机时刻,它成为我们能够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最终赢得胜利的动力源泉。在抗击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中,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整体思维”最好的展现。
王海燕教授在报告中还讲到,故宫从华表、双阙、石狮和龙等众多的专门礼制性布局设计、小的装饰,到乾清宫、太和殿等标志性的宏伟建筑,90多座各自独立的庭院,组成了一座恢宏壮观、闻名于世的雄伟建筑群。这座著名建筑群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彰显着中国人含蓄内省的性格和中华民族文明的和谐统一。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滋养身心,陶冶情操,并做好赓续传承者,为今后的人生之路积累精神食粮,夯实好坚实的基础,更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会的大学生纷纷表示,该报告会视野宏大,内容丰富,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对中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决心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王海燕谭丽婷)
撰稿:王海燕谭丽婷
排版:黄琳淇
执行编辑:谭丽婷、彭艺格
责任编辑:张辉、周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