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读书分享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0-11-10 8:38:59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9682.html

第二章精神分析性格诊断

南希理解性格类型的基础是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自我心理学,同时也融合了其他的一些人格理论。但是,人的心灵还是复杂的,理论总有其局限性,不同的来访者,总有不同的理论与之对应,所以,作为心理治疗师的我们,需要从各种模型和理论中汲取知识。

经典精神分析对人格的理解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驱力理论,认为人格和力比多固着在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关;另一个是自我心理学的防御机制,人格被理解为表达特定防御方式的结果。而这两种理解并不矛盾,自我心理学是驱力理论的拓展和发展。

这一章主要回顾了和人格理论相关的精神分析各个理论分支。

经典佛洛依德驱力理论及其演变

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于生物的内驱力学说,通过力比多在人身体不同部位的释放,定义了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具体理论,参见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根据内驱力理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遭受剥削或过度满足,性心理发展都会受到阻碍,固着于出现问题的那个阶段。这种固着将使儿童发育到成年时,表现出某种性格特征。如在精神分析盛行时期会听到的,口欲期人格,肛欲期人格,俄狄浦斯期人格等。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内驱力固着的阶段去评估人格发展水平,而造成固着的原因,是力比多遭受过度的挫折或过度的满足。

之后,艾瑞克森对佛氏理论进行了革新,通过更改阶段名称来缓冲佛氏理论的生物本能的观点。艾瑞克森将发育阶段和各阶段所面临的难题结合,并拓展至人的终生。

在口欲期,我们面临的难题,或者说我们需要完成的人生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肛欲期的人生任务是自主感和自我控制的建立;俄狄浦斯期的任务是主动和内疚的处理。

艾瑞克森也相信人格在六岁之后仍在发展变化,而不是像佛洛依德认为的儿童期发育决定终身。

之后,马勒的客体关系理论打破了佛洛依德的性心理的三个阶段,认为儿童经历了自闭阶段,相融与共生阶段,分离个体化阶段。

英国的精神分析师们提出了于临床相关的发育阶段理论。其中,克莱因认为婴儿的发展是从偏执分裂状态转换至抑郁状态。

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对临床治疗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治疗师得以用更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观察来访者。当然,现在理论的发展还不足以完美的解释人格和人格的形成,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自我心理学

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佛洛依德提出了人格结构学说,开创了人格理论的新时代。而分析师们的治疗焦点,也从对潜意识内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20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