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浅谈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与个案水平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7-11-2 16:34:08   点击数:
  

忽然觉得,谈人生离不开“阶段”二字。你大可在不同的领域看到,人们论人说事,大到人的生长、学习、情感、事业发展,小到工作任务、活动计划、日常生活安排等,难免不以阶段性来看待和掌控。

是啊,人本是一个生命阶段的展现。人在不同生命阶段呈现着不同的特性与需求,所以因生命的有限,我们需好好把控自己的生命及生命的各阶段。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虽也明白和看过许多有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必经阶段”之论述,但还是不禁想谈谈个人对此话题的感受。

我比较喜欢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谈心理咨询师的阶段性成长。这三种境界是王国维分别取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宋朝柳咏的《蝶恋花》、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词句。如果说,要成为咨询师所应具有的境界和必要的历程,那么这首(组合)词所传达的意义,恰能形象地说明咨询师所必经的阶段与过程,以及所处于的心态与境界。

第一阶段:初生牛犊阶段,咨询师的状态犹如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的原意本是:“我”上高楼眺望所见到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将此句另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了解事物的概貌,明确目标与方向。可见王国维的借题发挥,以小见大,也可见他的睿智多谋。兼这句词的正解与另解,恰概括了心理咨询师在职业初期的心态。

这时期,咨询师很像力量冲天的初生牛犊,明知“路漫漫”却因对职业的憧憬而毅然赴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路途。都说想当咨询师的背后,救助情结是首要的无意识驱力。但你是否觉知这一情结的厚薄、是否受这一情结的负面控制,我们不得而知,客观说是因人而异。对于职业动机、目标与方向的意识,有些咨询师很明晰,有些未必,有些完全是盲目的。后两者,存在自恋挫败的潜在风险。

但,受救助情结和职业热情的驱使,咨询师都会沉迷于职业的新鲜、刺激和亢奋中。

对于个案咨询水平,如果是职业动机与目的明确者,仅凭对心理学的偏爱和热情,足以在咨询初期显示他接受个案的自信和胜任感。又如果他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那么他的个案咨询定会初见成效。我常常问有一定个案量(几个到几十个)的咨询师对职业的感受,都是自我感觉良好、信心满满。感觉他们并非有“望尽天涯路,案书何达?”的惆怅,而是“独上高楼,胸有成竹”的无所不能。不信你可观察,许多初期的咨询师,在职业内外讲起心理学,总是qing不自禁、侃侃而谈,他们总会现身在许多咨询领域,不仅能做个案咨询、团体辅导,还能什么样的个案都能做、什么样的团体都能辅导,还能到处做EAP、到处做心理援助……似乎能量膨胀,力比多处于外投的活跃期。

满腔热情的“牛犊”在令他神往的职业熔炉里,不知是奉献,还是锤炼。

这一阶段的咨询特色多半是:神经质的专注与认真;热忱或讨好型共情;冲动性指导或建议;忍不住要(对号理论)揭示;富有主观经验地解释;着迷和依赖各种技术。个案效果,只能是初见成效,难能持续、准确和深入。

如果问初期阶段需要重视什么,那就是放下浮躁和自傲,少些完美幻象的追求,多些体察自己内心世界,多些对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思考。

第二阶段:痛并成长阶段,犹如第二境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单从这句词的字面,就看出它所表达的某种高境界。柳咏《蝶恋花》的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词的相思怀人之情感,想说明“追求一份事业或理想,须有执着和忘我的精神,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纵观社会,人类在各领域的成就、个人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无一不具有这样的情怀和经历过这样的历练。而我们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你既要对心理学有“相思怀人”的移情与依恋,又要对心理学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执意与无悔。

不过,到达“这之一境界”之前或许有一段瓶颈阶段。

因为经过亢奋的无所不能期,咨询师逐渐会发现这条路原来也布有荆棘,并有人说“这里原来水很深”。是啊,世间没有能一跃而过的河流和彼岸。在心理咨询的路上,你必然会接触到许多复杂、疑难、怪异的个案,又在没有足够经验与功底的前提下,你必然也会遭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惊慌、无助,遭遇个人的情结被触痛,更可能发生逆向移情时的尴尬、纠结、无路的痛苦。所谓水很深,即大家都认为的,心理咨询并非是门槛低、只靠嘴巴说话的简单职业,而是一个要求甚高的特殊职业。特殊在所面对的是深不可测的——人心,特殊在对从业者的人格素质、洞察力、专业技艺有很高要求。或许你当初的目标明确、学富五车,但真正检测你能否有效运用与发挥学识,必须是在接触至少百个案例、小时以上的咨询经验的水平上才能衡量。如果我们把咨询师比喻为脚,把咨询业比喻为鞋,那么真正检视你是否适合穿这双鞋,或说这鞋是否合你的脚,是必须要行走一段路才能知晓。

瓶颈出在脚感觉疼痛时。

瓶颈期也正是咨询师对职业定位的自我反省期。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对自己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和必须接受什么样的处境,需要自己不断做出客观的回应。如果有着对职业或个案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将被这些期望所累,也势必影响到个案效果,因为我们会将同样的期望传递到来访者身上。

自然,能走出瓶颈的是那些绝对忠诚职业、有耐受疼痛能力的人。反之,要么退回去反思再走出,要么憋死后改行。

其实人生的每条路都存在瓶颈,只是瓶颈的间距和宽窄不一,以及每个人对瓶颈的感受和应对不同。

咨询师的瓶颈(或疼痛感),是当你遭逢了荆棘,比如遭遇了多次个案的挫败或失败,来访者的否认或纠缠,同行的排斥或鄙视,长久在业界无绩效等,那些焦虑、抑郁、担心、怀疑、迷茫之情绪会扑袭而来,似被陷入进退两难的瓶颈之中。这时,咨询师易出现心理耗竭,接待个案的态度,显示出彷徨、犹豫、甚至回避。其个案咨询的特点,显得更沉稳、善于倾听、分析和解释显得更谨慎。

但这时期,容易在着急下对技术“慌不择路”,犹如“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医生。大凡滥用技术者,都说明对个案方向处于胸无目标的耗竭状态,也可说是对个案缺乏自信的一种夸大防卫。其个案咨询的效果,可能做得持久、有效,也可能很一般或退化,更容易出现脱落。但咨询师对耗竭感和个案脱落,绝对报持有冷静谦逊、求助督导、自我反省的行为态度。

当咨询师走出瓶颈,其内心体验有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舒缓,这正是经历了“独上高楼,高处不胜寒;望尽天涯路,案书何达?”的惆怅之后,又傲然处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并快乐、痛并成长着的心理境界。

如果问这一阶段咨询师需要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16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