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洋葱新闻网的精神来反击民科式报道的鸡毛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7-9-29 17:52:03   点击数:
  

用洋葱新闻网的精神

来反击民科式报道的鸡毛令箭

文|黑爪

4月初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朋友圈大谈量子、AI以及基因,是一种巫婆情结》。我仿佛看见标题后面,作者那一张严肃又焦虑,已经被烦到不行的脸。这个想象让我乐了好半天。其实特别理解这位陈宁远老师的郁闷和烦躁,但不得不说,他槽点抓得虽准,吐得却不甚得法。

巫婆情结的兴起,当然是媒体追热点。但这些究竟不是名人离婚,真要一板一眼地抠着来报道,在大众眼里是没有兴奋点的。媒体对着业界的兴奋不明觉厉,只好拿着鸡毛当令箭。夸大其辞的程度,像军备竞赛,一天升一级,最后就酿成了陈老师眼里的巫婆情结。

俗话说,以毒攻毒。美国的洋葱新闻网“OnionNewsNetwork”,就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来调侃时事而闻名。计算机领域也有一个类似的社区:SIGBOVIK,它一年一度,于每年3月31日(愚人节的头一天)召开年度研讨会。与会文章全都以严肃科研面目出现,却行的是嘻哈讽刺之实。

年该年会最火的一篇文章是关于AI的,题目叫《停止GAN暴力:生成式非对抗性网络》。

奇文共享之前,先插一段小故事,搞清楚GAN是个什么东西。

伊恩·古德菲洛(IanGoodfellow)是谷歌大脑的一名青年研究员,在机器学习领域颇有建树。除了年纪轻轻就出版一本已逐渐通行于各牛校的教科书《深度学习》外,之前早已帮他扬名立万的,便是他发明的GAN——生成式对抗性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s),这是如今包括脸书在内的很多公司都用到的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其模型里有两个深度神经网,打个比方:一个创造,一个批评,就像艺术家和评论家之间的关系。评论家拼命挑刺,艺术家不断调整,通过这样的“对抗”来完成学习。这就是GAN的基本原理。

奇文《停止GAN暴力:生成式非对抗网络》,将唬人的大话,流行的陈腔滥调,似是而非、不知所云的时髦术语,用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和格式凑在一起,瞎扯到没边没谱,令人捧腹之余,忍不住频频地会心点头。

首先是题目,因为“GAN”隐含了一个“对抗”,所以《停》文立即拉起一面虎皮,要旗帜鲜明制止暴力。既夺了眼球,又与社会问题高度相关。利用科技来解决政治无可奈何的社会难题,多么美好!问题是,它反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暴力”。

这种文章,切忌从头到尾风格统一。得虚实相间,不时给有心的读者一丝提醒,别忘了我们这是在恶搞。如果你从题目上没有看出端倪,不小心着了道,没事,看看三位作者高就的机构:“深度统计和谐研究院”,“法国外籍军团”,“离散和平、爱与理解中心”,会让你心中升起“Excuseme?”表情,洋葱新闻网风格依稀出现。

对流行语的滥用,福楼拜于20世纪初,就在《庸见词典》里嘲讽过。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从地方到上流社会,都流行各种不知所云、自相矛盾而枯燥乏味的陈腔滥调clichés,人人耳熟能详,张口即来,却无人明白就里。他把每一种说法以词典形式罗列,还配以名人著作里摘抄来的愚蠢段子为例。遗憾的是,一个世纪过去,人们还是不肯收手,《庸典》里的路数如今在各领域全面开花。

另一面常见的虎皮旗,是名人名言。历史名人,当代名人,被玩儿坏的不计其数,李开复、陈丹青、白岩松、王小波、甘地、乔布斯、亚里士多德、康德等最为常见;再不就是生僻冷门的名字,不知道只能说明读者见识不够。

这个招数《停》文当然不会错过,引用的名言既有嘻哈歌词,也有蓝调曲名,甚至还把《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台词,一本正经给安到有“深度学习之父”称号的辛顿老爷子头上:这种狂暴的快乐将会产生狂暴的结局-乔弗·辛顿,日期不详。

似是而非,不知所云,是引用名人名言的要诀,貌似相关,却并不言明。读者明明看见皇帝光着屁股,却只有胆量去怀疑自己不够聪明。

洋葱新闻式文体,为彰显讽刺对象的胡说八道,把胡扯提升一个台阶,既是本份,也是它们吸引阅读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AI在棋牌类游戏上战胜人类,是最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老梗,是以必须涉及。“有人在考利路上的酒吧里偷听到了关于深度生成式模型的一些厉害,例如,可以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人类婴儿。”

考利路是牛津著名的酒吧路,在历史上以争论启蒙哲学思想闻名,这里顺带调侃了古德菲洛的模型诞生于酒吧这个轶闻。几个堂而皇之的词后面,悄悄塞入一个“人类婴儿”,还附带脚注:“其他品种的婴儿(例如狐狸宝宝)亦保留为此领域一个很萌的开放选项”。此处又暗藏一梗,“领域”,field一词在英文里双关,既可理解为领域,但若用在狐狸宝宝身上,就该是野地里。

而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因“对抗”产生的暴力,方法很简单,在“对抗”前面加上否定前缀Un就成了。GANs,就这么变成了GUNs。而运用过此模型的例子,是两大军火商,意大利的皮埃特罗·伯莱塔(Fabbricad’ArmiPietroBeretta)和美国的史密斯威森(SmithWesson,)。文中类似令人捧腹的胡扯不计其数,例如把模型偷换成模特(models),把数据的训练,偷换为模特的训练,并声称这种训练方式,时尚界和肌肉届都采用过,分别以克劳馥和斯瓦辛格为例。

全文最大的亮点,在于算法和提高训练效率的优化方程。千万不要被“算法”和“方程”两个词吓住,其实这里除了装模作样,既没有算法,也没有方程。

算法表里,洋洋洒洒罗列了七条,仔细一读,说的都是如何在ppt幻灯片里工作。说它是亮点,因为用ppt搞定一切的公司和同事,大家肯定都没少见。

优化方程呢,当然也有一个,只是看不懂没关系,因为文章自己也肯定不懂:

说,这个方程描述了奖励的流动机制,以及个体在生成器网络表面的身心健康。

又重点强调,方程中的,是个至关重要的常量,因为它用来提高方程的颜值,并且在所有的实验中,这个常量固定设置为0。

故事来了,看最后那一部分,,而常年设为0,那1-0不是0么?小学对数告诉我们,1的对数是多少?这个那什么装的,是不是可以给满分?

最后,进行热启动所用的数据,来自最新的乐高产品目录。实验结果,受芬兰教育系统的启发,在第一个形成阶段,不对模型进行测试。实验证明,快乐的网络是充满创造力的网络。素质教育啊!怎么能测试呢?

这里的“学习”和“训练”,已经又从机器学习和数据训练,穿越到了幼教领域。

全文旁征博引,跨领域跨学科,气势如虹。读完虽然知识没有学到,但有一股真气,在无形中得到渗透。重要的是去感悟。

至此我们知道,怎样才能把一项正经的科学研究吹捧成巫术?秘籍很简单:煞有介事地胡诌。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16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