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宝宝克服恐惧心理“四部曲”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6-10-25 20:32:20   点击数:
  精神 宝宝克服恐惧心理“四部曲” 滑梯恐惧症

周末带着两个小朋友去游乐场嬉戏。5岁的宝贝看到小伙伴从幻灯滑梯上滑下来,很是羡慕,但是鉴于无法克服对高度的恐惧,站在滑梯边缘较远的地方张望,当我试图带着宝贝一起滑下去也被拒绝了。这一天无功而返,宝贝还是没有勇气滑下去。

再次去这个游乐场,仍然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

事情的转折似乎也是随着心理承受力和鼓励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当再次去这个游乐场时,宝贝突然提出:“我想去滑那个滑梯!”上去的时候仍然需要我一起陪伴,但是当第一次滑下去之后,宝贝高兴地说:“太好玩了!”接下来就是一遍又一遍的滑滑梯。

孩子心中的恐惧,要自己积攒力量慢慢克服。只有这样,恐惧才能不在是“恐惧”

看看下面的文章,方法都对,但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强迫训练孩子。心里知道了方法,还要一点一点引导,别着急。

相信孩子,他一定会从自己心里说出那句话:“没什么大不了!”

01

?

关灯睡觉sleep

前两天,女儿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直翻来覆去,最后他说了句,妈妈,我害怕!我问,你在害怕什么呀?

女儿说,我害怕大灰狼。大灰狼会把小红帽吃掉。

前不久,女儿迷上了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也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然后,女儿和小朋友玩耍,也会安排可恶的大灰狼。在她眼里,没有人的地方都会有妖魔鬼怪。女儿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更加害怕了,一直说到处都是大灰狼和妖怪。

和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说,她的三岁女儿也遇到孩子害怕的问题。

有一次,朋友把她女儿送回老家待了一个月。回来后,孩子一直说害怕黑,不肯关大灯睡觉(不是小夜灯)。这对于还要起早工作的朋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于是,他们夫妻轮流上阵,对孩子各种劝说、引导,结果都无济于事,只要关上灯孩子就会歇斯底里的哭闹。

后来朋友想开了,也许是大人过于紧张了,开灯睡觉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孩子可能因为与父母的分离产生了恐惧。就这样她以一种自然的状态陪着孩子开灯睡了近一个月,并尽量增加陪伴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突然有一天,女儿躺在床上搂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要关灯睡觉了!”

朋友顿时泪奔。她的小宝贝儿自己找到了安全感,之后再也没有要求开灯睡觉了。

02

?

想象力爆发image

0-3岁的孩子会害怕不熟悉的事物,比如习惯用澡盆洗澡,如果换成莲蓬头洗澡就会莫名的恐惧。当孩子进入4-6岁这个想象力突然爆发阶段,他们亲眼看到的事物会经过想象力的加工,变得令他们感到更加恐惧。比如床底下会出现怪兽,或者窗外突然出现大灰狼。

还记得去年夏天小罗来我家做客,老公和他开玩笑说,院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恐龙蛋哦!说完,半夜小罗就睡不着觉了,原来他真的相信院子里有恐龙,醒来好多次。

孩子恐惧的点和大人的不同,通常大人认为比较简单的冲水洗澡,对于孩子来说都变成了无法接受的可怕事情,而且每个小孩恐惧点各不相同。有的是对想象出来的恐怖世界感到恐惧,有的是怕水,有的是恐高,也有的是怕黑,怕和陌生人说话。

孩子的恐惧如果不能正面对待,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孩子的童年恐惧会给他们的成长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

帮助孩子逃避恐惧?还是积极面对?

加拿大最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合改善孩子恐惧的方法,叫做“行为接触改善法”。

该种方法是指:当孩子面对非理性恐惧的时候,要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去面对引起害怕和恐惧的一些场景或行为。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到他们想逃避或者害怕的事物或场景其实是正常的现象。进而使孩子明白”面对恐怖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具体该如何操作?1第一步:恐惧源头

每一种恐惧都有不同的原因

很多时候,孩子的恐惧感来源于想象加工后的生活原型。家长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们到底害怕什么?用语言能够描绘出来

如果孩子怕黑,害怕独自睡觉,害怕和陌生人交流,那么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怕水怕高,那么孩子可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如果孩子怕昆虫、怕小动物,那么孩子可能胆小。

很多时候,家长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的恐惧造成了影响。比如很多家长喜欢威胁孩子,“你不乖乖睡觉,大灰狼要来找你了哦!”或者“你不好好吃饭,小心大灰狼来吃你!”对孩子不适当地威胁也容易使孩子感到恐惧。也有的家长,自己本身也怕黑怕高,因此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害怕的情况也应该得到理解。

很多人觉得如果孩子害怕,那就想办法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令他害怕的东西。

然而,加拿大教育提倡让孩子通过面对恐惧来战胜恐惧。

家长,要告诉孩子,积极面对恐惧很重要,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恐惧,才能摆脱恐惧。逃避是无法摆脱恐惧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克服恐惧。同时,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有害怕的东西,给孩子做出榜样,要让孩子知道通过努力练习,恐惧是可以被克服的。

2第二步:恐惧清单

每一种恐惧都有不同的程度

和孩子一起给恐惧程度打分。比如10分是最恐惧的,1分是最不恐惧的。先从最不恐惧的事物开始练习和孩子一起列出害怕清单。比如虫子,水,高空,和妈妈分开,去陌生人家里玩,游泳,骑脚踏车,看医生打针等。

家长可以将这些恐惧分类整理。比如人身安全类(游泳等),自然环境类(昆虫等),医疗诊治类(牙医,打针等)。最好将这些清单整理出一个恐惧温度表,和孩子一起给恐惧打分,比如10分是最恐惧的,1分是最不恐惧的。先从最不恐惧的事物开始练习。

3第三步:接触恐惧

每一种恐惧都有相似的克服方法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循序渐进,也就是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克服,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让孩子独立睡觉是很多爸爸妈妈头疼的事情。我的朋友讲述了她的故事:由于我的急性子,有一次,为了训练儿子一个人睡觉,直接将他放在了房间里,并关了灯,我在门外悄悄观察他。只见他一个人坐在床上,东张西望,又想喊妈妈,又不敢太大声,想出来找大人,又不敢摸黑下床,就这样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没睡觉。我只好进去安慰他,谁知一打开灯,儿子一脸绝望地看着我,眼里含着眼泪低声说,“妈妈,我好害怕”。然后,我一抱起他,他立马就躺在我怀里睡着了。

这次失败总结了教训——家长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懂得如何循序渐进。

国外的“行为接触改善法”:要求我们列出步骤帮助孩子从害怕过度到克服。就培养孩子独立睡觉而言,如果宝宝害怕独自在自己的房间睡觉,开始可以让孩子在爸妈的房间打地铺睡一次。第二天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由妈妈陪着入睡。如果孩子适应了由妈妈陪着在自己房间睡觉,下一步可以让孩子在自己房间睡觉但把门打开或者开夜灯,逐步适应了以后,最后可以让孩子在自己房间睡觉,关灯关门,完全适应自己睡觉。

再比如,如果孩子害怕海边怎么办?妈妈可以先牵着孩子的手站在距离海边2-3米远处;如果孩子接受这种害怕程度了,妈妈可以牵着孩子的手站在距离海边远处;过一段时间以后,妈妈可以尝试让孩子站在海边,不接触水,让海水自己拍打过来;等孩子能够接受海水的拍打后,再让孩子往海水更深处走;最后尝试让孩子自己下水玩。

要注意的是,请给孩子设定一个可达成的目标,比如孩子自己一个人睡觉,然后按照孩子的状况制定一个合理计划,可适当调整时间长短和练习次数。

在这一步,要给孩子机会去面对和接触恐惧。

家长应当从孩子最不恐惧的事物做起,比如孩子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向熟悉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再向不熟悉的家长的朋友打招呼,最后可以向孩子完全陌生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打招呼。如果孩子不敢接触小动物,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在小动物身边多呆一会,先从10秒钟开始,再到一分钟,再到10-20分钟。随着时间的延长,孩子进入同样的情境就不那么容易焦虑。不过,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方法也只是提供一种参考。

4第四步:练习克服恐惧

每一种恐惧都会有效克服

有的时候,家长提前引导和安抚孩子。在孩子要接受挑战之前,需要先花一点时间,通过一些安抚手段,让孩子情绪变的稳定,从而更容易找到安全感。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用拥抱或牵手的方式来安抚孩子,然后再让孩子尝试初步的挑战。

此外,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小奖品以示鼓励。当孩子完成步骤,家长可以奖励一些玩具或食物,不要忘记称赞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方式。告诉他们,“你做到了,真是一个勇敢的宝宝!”也可以在别人面前称赞孩子如何克服恐惧,让孩子从中获得面对恐惧的动力和自豪感,觉得自己变得更勇敢了。

另外,讲故事的方法也非常有效。通过故事里的人物和场景,告诉孩子再强大的人都有害怕的事物,关键是要有勇敢的去面对和克服恐惧。让孩子相信,这些恐惧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的。

在国外,有家长带着孩子去登山、跳水、划船,很多人不免会担心孩子的安全。一位外国妈妈说的很好:“有一种教育叫做探险,只有TAKERISKS(承担风险)才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风景。”

爸爸妈妈不能因为孩子害怕就和孩子一起避开或者逃避这些令他感到恐惧的事物。这是孩子成长的一次尝试,一次练习,甚至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勇敢,是家长必须要教会和训练孩子的一种品质。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就够了
早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10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