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彘破获连环碎尸案后,警察集体去看了心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1-7-3 12:36:35   点击数:
  北京专科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3030.html

*刊发的都是半虚构故事

是法医刘晓辉(笔名:不了)开设的故事专栏。从业15年,检验了超过具尸体,他相信,人是会说谎的,但尸体不会。看病救人的医生很多,替死人说话的没有几个。他用手中的手术刀,剖开了事实真相,还死者公道。

大家好,我是脸叔。

法医刘晓辉的《非正常死亡》系列,转眼就到了完结篇。自从晓辉加入苍衣社,一直勤勤恳恳,是作者中的劳模和标杆。

虽说这个系列口味最重,但却深受大家喜爱。相信大家看了这么多故事,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不少,可这次叔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看文需谨慎。

最后,顺手点个好看吧。

这是非正常死亡的第20篇死亡笔记

时间:年

地点:齐风市(化名)

人物:刘晓辉,王猛,李筝

全文字,阅读约需11分钟

省道进城路段,两辆车迎面相撞,白色的丰田霸道越野车骨头要硬一些,只是车头撞凹进去一大块;另一辆黑色的北京现代伊兰特轿车就没那么幸运了,车头扁了一半,连带车门都被挤压变形,挡风玻璃碎得七零八落,像残破的蜘蛛网。

警戒带已经拉了起来,路边停着九辆警车,红蓝色的警灯闪个不停,现场却异常安静,只有警员走动的脚步声和相机快门的喀嚓声。

白色霸道

我深吸一口气,从轿车的后备箱捧出一个黑色塑料袋,袋子表面有些尘土,里面的东西大小介于篮球和排球之间,分量很沉,我一摸就知道是什么。

我轻轻把塑料袋放在空地上,大家都聚拢过来,围得密不透风。

在提取了塑料袋表面的痕迹物证后,我打开了塑料袋,一股血腥味扑鼻而来。

“还是新鲜的。”从破案的角度来说,相对于腐臭味,我还是更喜欢血腥味,案发时间短,会留给我们更多的线索。

映入眼帘的是凌乱的头发,很像是一个假发模特。

可这是一颗货真价实的头颅,血淋淋的,背对着我们。我把它转过来,那张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一股凉意顺着我的双手往上蔓延。

黑色塑料袋

我把头颅拿起来,一缕淡红色液体拉着丝滴落到下面的塑料袋内。

“别踩我!”不知谁往后退了一步,踩到了后面同事的脚。很快,警戒带内就只剩下我们三个人了……

今天早上八点接到的报警电话,交警事故科先行赶往案发现场。

两辆车里都没人,发现轿车后备箱里的端倪后,交警立刻通知了指挥中心。我们火速赶到现场,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案子做了简单交接,移交刑警队主办,交警留下清障车在路旁待命。

交警根据车牌号码找到了越野车车主,医院做检查。轿车是外地车牌,交警查到那是辆套牌车,然后根据车架号和发动机号查到那辆车早在半年前就被登记为被盗抢车辆。

轿车是顺行,越野车是逆行,估计很可能是酒驾。酒驾出了事故,车留下,人先撤,这是惯用伎俩。

天空飘起了雪花,刮在脸上有点疼,李筝凑到我耳边小声说:“晓辉哥,咱把这些袋子弄到解剖室再检验吧?”

我应下,将塑料袋装进了运尸袋里,往回走。路面有些滑,半小时的车程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

★★★

解剖室里温暖明亮,隐约有一股腐败的气味。五个黑色塑料袋并排放在解剖台的中间,堆成了一座小山,在无影灯下反射着暗光。

其中一个袋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是那颗头颅。另外几个塑料袋表面绷得很紧,从外观上能大致分辨出尸块的样子。所有塑料袋表面都有尘土,像垃圾堆里翻出来的一样。

逐一对塑料袋进行检验后,王猛摇了摇头,“按理说这么脏的袋子应该能提到指纹才对,可一个指纹都没找到,凶手应该是戴了手套。”

我们给塑料袋编了号,分别贴了标签。

1号塑料袋装了头,2号塑料袋装着躯干,3号塑料袋装着双上肢,4号塑料袋装着左下肢,5号塑料袋装着右下肢。

袋子全部打开,往外一倒,解剖台上散布着七零八落的尸块,尸块数量不多,分得不是很细碎。

我和李筝摆弄一番,很快就拼起一具女尸,零部件一样不少。

这是一个年轻的女孩,长发圆脸,细眉微弯,眼角没有丝毫皱纹,牙齿磨损程度轻。尸长cm,皮肤白净,身材匀称。

只是,死者面部肿得厉害,局部还有些青紫,身上兼具失血和窒息的征象,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死因。

李筝盯住死者胸前,伸出手轻抚胸部正中剑突位置,然后把手套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烧烫伤!”

死者剑突位置有一个等边三角形伤痕,皮肤少了一块,露出粉红色的真皮层,周围起了泡,生活反应不是很明显,应该是濒死期或者死后形成的损伤。

“我们穿越了?”李筝疑惑地看着我,“这不是古代烙铁酷刑么?”

古代的烙铁酷刑

我点了点头,“凶手很残暴,你看她身上这么多伤,一定是多种工具造成的。”

女孩身上布满了凌乱的条形伤痕,四肢有许多类圆形孔洞,给人一种千疮百孔的感觉。

这些损伤都具备生前伤的特征,不难想象,死者经历了怎样的虐待。

死者角膜轻度浑浊,尸斑位于躯干背部,指压稍微褪色,初步判断死亡时间距检验时间12小时左右。另外,尸斑在背部,说明死亡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尸体都是呈仰卧位的。

我看了看墙上的表,早上9:34,那么,死亡时间就是昨晚9:30左右。

尸体很新鲜,面部特征很明显,而且尸块还很全,对于寻找尸源、确定死者身份是十分有利的。

可我盯着尸体端详,立马就发现不对劲了:躯干部的尸块,除了颈部以外,四肢的断端都有缝合线。

碎尸案我见过很多,可是把尸体切割后又缝上,我还是第一次见,心里不免有些狐疑。

按常理推测,谁会做这么画蛇添足的事?而且这种缝合线并不常见,一般只有外科医生才会用到。

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四肢居然出现了轻度腐败。这说明死亡时间应该更长,与根据躯干和头部得出的死亡时间不一致。

我心下一惊,这指向两种可能,一是被害者在生前就被砍去了四肢,二是躯干和头颅并不是一个人的。

压制住内心的惊骇,我按照检验流程逐项检验。

三小时后,我们从解剖室急匆匆赶回分局。刑警队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我肚子饿得咕咕叫,后悔没问王猛要个包子。

★★★

同事们神色凝重,毫无疑问,这是个大案。

会议开始,大家将手头的情况汇总。

侦查中队和交警一起在某宾馆内找到了越野车的车主。

车主是个小老板,叫陈霆,人长得五大三粗。

据陈霆说,昨晚他和朋友开车回家,不小心撞上了一辆轿车。他撞车以后就晕过去了,不知道谁把他弄回来的。

车留在原地,不算肇事逃逸,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警察找上门。

他说车是朋友庄岩开的,可侦查队调取了事发路段的监控,拍得很清楚,越野车司机是个壮汉,副驾驶上的人要瘦很多,很明显车就是陈霆开的。

调查员又找到了当晚坐在副驾驶上的人庄岩,和后来送陈霆回家的人。根据他们的口录,再现了昨晚的经过。

昨晚陈霆喝了不少酒,庄岩没喝酒,本来庄岩要替陈霆开车的,陈霆却借着酒劲硬开车上路。

撞车后,陈霆晕了过去,庄岩没有大碍,但没敢下车。一是越野车逆行,陈霆喝了酒,怕被对方抓住把柄;二是怕对方情绪过激,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

他看到轿车上下来一个人,围着越野车转了一圈,拉了下车门没拉开,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据庄岩回忆,轿车司机戴着针织帽子和灰色口罩,只露着俩眼,眼有点眯,个子不高,走起路来有点晃,右手捂着左胳膊,好像左胳膊受了伤。待对方走远,他才赶紧叫了朋友来接。

侦查员查了周围一百多个摄像头,发现相撞的轿车是从郊区往城里开的,只有两三个监控拍到了车内的司机,但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脸。

想想也正常,毕竟车上拉着尸块,凶手肯定会乔装一下,只是大家想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去城区抛尸。

★★★

冯大队长猛地吸了口烟,咳嗽了两声,“技术科说说情况吧。”

王猛首先介绍了现场和车辆情况,轿车的后方地面有刹车痕,轿车司机当时应该发现情况不对,提前进行了减速,可越野车没有减速,直接就怼上了。

轿车车上除了一个灭火器和一个脏兮兮的油拖,再没有其他物件。车是盗抢车辆,牌子是假的。

轿车后备箱里有两片干枯的树叶,轮胎沟槽内有泥块,已经进行了提取。

轮胎沟槽

接着就是我介绍尸检情况。

我首先介绍了大家比较关心的死者个体特征,在投影仪上放出了死者的面部照片。死者面部肿胀变形,颈部的气管、食道、肌肉和颈椎一起被齐刷刷地切断,颈部下方还连着几块皮肤,边缘沾着血,几个刚入职的警察看着投影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然后我重点介绍了尸检中的发现,尸块断端骨质能完全吻合,初步看尸块是同一个人。尸体有扼颈痕迹和舌骨骨折,窒息征象明显,应该是扼颈死亡。

尸体伤痕累累,致伤工具包括拳脚、皮鞭、木棍等工具,还有动物撕咬。

分尸工具为小而锋利的刀和钢锯。

最奇怪的一处烫伤,死者胸部有一处边长3厘米的三角形烫痕。

会阴部损伤和阴道撕裂伤,用试纸没检测到精斑,具体情况还要等DNA结果。

一口气说完死者身上的诸多损伤,大家的眼神都变了,我估计他们和我想的一样,凶手的残忍程度超乎想象。

当我说到死者尸块上有缝合痕迹时,大家放下了烟,也停下了笔。

从分尸工具和分尸手法看,这个人似乎很专业。而且尸块腐败程度不同,在确定尸块来自同一个人的情况下,说明人是活着被肢解的。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大家议论纷纷,凶手真是残忍又变态。

冯大队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说:“当务之急首先要确认死者身份,对死者社会关系进行排查,看有无矛盾点和利害关系人。当然,凶手这条线也要同时跟进,调查那辆套牌轿车的活动轨迹。”

我补充道:“还有个办法,如果能做出嫌疑人DNA,就可以直接以DNA找人。”

冯大队点头应下,宣布散会,大家各自行动。

下午我们去市局送检,大包小包一大堆。

简单吃过晚饭,我们在办公室里等着DNA检验结果和晚上10点的第二次案情会。

★★★

等着不是闲着,我查询了近期本地的失踪人员,找到了三名年轻女性,只是由于死者面部肿胀,一时不好辨认。

讨论了几句,没什么头绪,大家就各做各的事了。

年轻女性,被捆绑,锐器分尸,案子发生在夜间,嫌疑人有交通工具,嫌疑人有专业背景……

不知为何,我竟想起了树林里的那只断手,思念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

“怎么了,晓辉哥?”李筝端着咖啡壶过来,往我的杯子里倒,热气升腾起来。

意识到刚才的反应有些过激,我定了定神,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没事,我只是在想案子。”

面对各类现场和尸体,我也会难过愤怒,但更多的时候会我会将私人情绪压下去,冷静地工作。

只有那一次,唯独那一次,我自己乱了阵脚……(点击回顾徐珊的案子:女友失踪第三天,我找到她的一只断手

非正常死亡)

“晓辉哥!”李筝又一次打断了我的思绪,“DNA做出来了,比中了一名失踪人员。”

和检验结果一致,尸块属于同一名死者,正是三名失踪人员之一,叫苏虹。

苏虹,女,23岁,医院护士,刚参加工作一年。一周前,苏虹下了夜班就失联了,当天穿了一件粉色外套。

我翻出她的失踪档案,生活照中的苏虹比王猛拍的要漂亮很多,白皙的椭圆脸上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轿车钥匙、方向盘和档杆上都做出了同一名男性DNA,在现有的DNA数据库中没有比中,这说明凶手没有前科。

凶手DNA和徐珊案嫌疑人DNA不一致,我暗暗舒了口气。

越野车驾驶侧门把手上也做出了嫌疑人指纹,和庄岩的供述一致。

我们怀疑嫌疑人当时想灭口,但没有打开车门,怕引人注意,就弃车逃走了。

夜晚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开会的点。上头高度重视这个案子,调集了各个部门人配合,我们的会开得越来越频繁。

按照常理,死者身份确定了,案子基本上就算破了一半。

关键的是,做出了Y染色体,可以在更大的库里比对。Y染色体传男不传女,具备种姓遗传特质,多数同姓的家族具备同源Y染色体,可以进行家系排查。之前我们就是用这个破了一起杀害女童的案子(点击蓝字前情回顾:DNA指定的犯罪嫌疑人,却拿出了不在场证明

非正常死亡)。

Y染色体的特性

★★★

一周过去,案子迟迟没有进展。

侦查队查到苏虹父亲手机上有苏虹发来的最后一条短信:“车”。这正是套牌车的号码。说明苏虹生前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发出了求救信号,可惜未能逃出魔爪。

案子的热度持续发酵,社会上传出了各种版本,一时间人心惶惶,单身女性不敢在夜间单独出门。

苏虹的社会关系并不复杂,她没有男朋友,平时奔波在家和单位,两点一线,没啥要好的朋友,也没得罪过什么人。

苏虹的的手机信号最后消失在城郊结合部,专案组走访了附近居民,也没查到什么。

案件汇报到省厅,省厅下发了协查通报,让周边地市帮忙协查。

又是一周过去,关于嫌疑人的线索没有协查出来,倒是牵出了几起类似的案子。死者均为各地市当地人,各地也只发生过一起此类特征的抛尸案,所以并没有将其列为系列案件。

经过梳理,年至年间,在本省四个地市分别发生了类似的分尸抛尸案,案子都没有破。

而这些案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受害人胸部都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烙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谋杀案,而是连环杀人案!

省厅立刻组织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把这几起案子进行了串并案。

我们按发案时间顺序对4起案件进行了编号。

1号案:年10月5日,A市,被害人苗俐,22岁,护士,下夜班后失踪。三天后,其尸块在绿化带内被发现。

2号案:年11月12日,B市,被害人林苏,21岁,公司职员,相亲后失踪。五天后,其尸块在路边垃圾箱内被发现。

3号案:2年12月3日,C市,被害人周晓娜,19岁,大学生,外出做家教后失踪。六天后,其尸块在城区某公园内被发现。

4号案就是我们这起案子。

年,徐珊失踪那年,也在这个时间跨度内,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案情重大,省厅指派我市负责系列案件主办工作,其他地市协助。

刑警抽掉精干力量成立了专案组,案件暂时被命名为“黑车碎尸案”,凶手则被我们称为“粉色杀人狂”。

各地市都派人来参加破案会,四起案子的案卷材料堆在我们会议室,几乎铺满了整个会议桌,奋战几个昼夜后,我们总结出一些案件的规律:

四起案件都发生在偶数年份(不排除尚有没发现尸块的案子);受害人均为年轻女性,有正当职业,单身,长发圆脸;失踪当天穿粉色衣服。

死者四肢均有动物咬痕,躯干胸部正中剑突位置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烫伤痕迹;除了第一起案子外,躯干部尸块都有缝合痕迹。

大家重点讨论了缝合尸块的行为,根据特殊的缝合线和较专业的缝合手法,推断凶手可能是医生。为此医院诊所,但没查出眉目。

医生缝合鸡蛋膜

尸块没有进行掩埋,而且是集中抛尸,这和以往的碎尸抛尸案有很大不同。嫌疑人气焰嚣张,有挑衅公安机关的感觉。

受害人都是夜间失踪,失踪地点多为城郊结合部,手机再也没用过,推测罪犯具备一定的的反侦查意识。

各地针对受害人进行过排查,发现与社会关系都关联不大,情杀仇杀的可能小,很可能是陌生人作案。

四起案件的案发地以齐风市为中心,最远的A市距齐风市公里,最近的C市,距离齐风市公里。

★★★

随着一串系列杀人抛尸案渐渐浮出水面,公安机关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案子不知怎么被炒到了网上,一时间商场里的粉色衣服滞销,街上很少见到穿粉色衣服的女孩。

专案组抽掉多名警力对监控视频进行查看,调取了车辆轨迹,发现被撞轿车经常深夜出现在城区,但白天很少见到。

结合车上有大量尘土,轮胎也有泥土,推断车辆可能平时停在有泥土的郊区。大量警力被部署在郊区,展开地毯式走访排查。

同时,在市局DNA室牵头下,开展了Y染色体家系排查,查到几个姜姓家族。可细致的排查工作耗时耗力,进展缓慢。

案子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冯大队专门召集技术科和专案组一起开了个会,主要对嫌疑人进行细致刻画,“一切还是要回归现场,回归尸检。”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下午,经过一番争论,我们总结了嫌疑人的一些特征。

嫌疑人身份特征:很可能是本地居民,青壮年男性,家里养了狗,对周边地市较熟悉,可能从事的职业需要经常在各地之间跑,具备医学知识和技能。

此外,嫌疑人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知道如何躲避固定的几处监控探头,有固定分尸场所和相当长的不受打扰时间。

犯罪嫌疑人心理特征:变态残忍,讲究仪式感,以烫痕标记受害者,仇视女性,对粉色有偏爱。冷静细心,具备反侦查意识。

嫌疑人嫌疑人多年来在各地作案,气焰嚣张,社会影响极坏。冯大队长在会上直接锤了桌子,“挖地三尺,也要抓到他!”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苏虹案发生三周后,又发生了一起大案。

在崇山脚下一个背阴的石坑内,有人发现了几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了人的四肢。

看过尸块后,我感到一阵头大。相似的分尸手法,一模一样的塑料袋,不同的是,这次的尸块没有躯干和头部,没发现那个标志性的等边三角形。

根据四肢推断受害者是女性,身高在cm左右,有动物咬痕。

幸运的是,这一次在塑料袋上提取到半枚血指纹,上面的血竟做出了相同的嫌疑人DNA。

至此,这起新发生的案子与前四起案子完成了串并案,确定为系列案件第五起。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接连发生碎尸案,人人自危,公安机关压力山大。

这次我们直接根据死者DNA信息发布了大范围尸源DNA协查,比中了D市的一则失踪人员信息。

5号案受害者叫魏静,女,25岁,D市某花店店主。一周前,她到齐风市联系花卉批发事宜,之后就失联了。

由于魏静此行带有考察性质,没有明确的联系人或合作伙伴,所以并不清楚她接触过哪些人。

魏静的家人曾来到位于齐风市郊区的花卉种植基地打听过女儿的行踪,但没有人见过他们女儿。

这段时间,王猛联系了专业机构对4号案车上的泥土和后备箱里的枯树叶进行了鉴定。

提取多地的土样比对鉴定后,锁定了城郊一片区域,那里有很多种花的高温大棚,正是花卉种植基地。

后备箱里枯树叶属于一种比较名贵的桂花,而那片高温大棚里盛产桂花。

丹桂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花卉种植基地,刑警队几乎倾巢而出。

排查花棚时发现有一处花棚锁了门,据一花农反映,花棚主人姜顺峰好几天不在了,可能是去外地送货了。

姓“姜”!我们心中大惊!

据说姜顺峰的花卉大棚管理得不错,花卉造型独特,十分畅销,订单络绎不绝,他经常开车到周边地市送货。

花农说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姜顺峰的花棚里时常传出一股臭味,可是他家的花却长得非常好。有人问起,姜顺峰就说是用了有机肥。可那股味道不像粪便,倒像是死猫死耗子。

我们突击检查了姜顺峰的花棚,里面养着一条德国牧羊犬,膘肥体壮,毛色发亮,十分凶猛。

我们在花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房间,窗户全都封上了,屋子正中摆放着一张人体检查床,尽管冲刷得十分干净,可还是隐隐散发着血腥味。

检查床

旁边有张木桌,上面摆了许多手术器械。墙角放着的两把烙铁引起了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fl/22198.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