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区分
很多人都以为:生理问题引发的是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引发的是心理障碍。其实不然。不管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都同时包括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二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是在于精神疾病是经过诊断的,而没法诊断的,就叫做心理障碍。梦幻与真实之间—初访精神与心理的世界现在坊间对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普遍存在着误解,很多人以为:精神疾病就是一种病,是脑内化学物质产生障碍;而心理问题,则是个人爱胡思乱想的结果--这是很严重的毛病,恰恰许多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也弄不清楚。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精神医学教科书里面,开门见山就表示:精神医学没有「疾病」,只有「障碍症」--由于人类科技到目前为止,没法确认精神疾病的病因,也没有办法安排检查,更不能精确诊断,为了研究与医治,精神医学家只好将一些出现特定症状的人,归纳成为一类,然后给予一个暂时性的「病名」,这个病名就叫做障碍症(disorder),与其他医学的疾病(disease)不同。
从障碍症的「障碍」两个字就可以看的出来:倘若有特定的症状,也可以归纳成某个障碍症,但如果这些症状对当事人或家属没有任何障碍,那末也不能诊断为「障碍症」。举例来说,美国总统布什,在入侵伊拉克之前,深信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毁灭性化学武器。他深信的程度,乃至让他愿意甘冒大不讳,得罪全部联合国。布什不会不知道:万一没找到大规模化学武器,会影响到年的大选,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事实证明: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化学武器。但是布什还是不相信,他乃至认为一定被藏起来了,所以找不到。
这类没有根据、违背事实、却深信不移的信心,在精神医学上称之为「妄图」。但是我们能诊断布什是妄想症患者吗?不能。由于根据精神疾病的诊断规矩,一定要产生「障碍」--不管是生活上的、社交能力的、工作能力的障碍,这时候,才能诊断为「障碍症」。但是布什仍然担负总统,生活与工作都没有障碍,所以就不能诊断为「妄想症」。精神疾病跟其他疾病有三大不同之处:第一个:精神疾病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归类,但在这个归类底下,究竟有多少疾病?没人知道。举例来说:一名中风后情绪低落的男子,跟一名饱受婆媳冲突之苦的妇女,两人都被诊断为忧郁症。但是两个人的忧郁症可能是不同的疾病,只是由于现代科技没法分辨,所以统统叫做「忧郁症」。第二个重要观念就是:即便症状很明显,已可以符合精神疾病的归类,但是只要患者、家属和多数人都不感觉到问题,那就不能诊断为精神疾病。举例来说:国父孙中山为了创建民国,放弃医师身分,一天到晚奔走在海外,不断演讲。这类行动,已符合「躁郁症」的诊断--话多、活动量大、过度热中社会活动。但是由于国父成功地创建民国,没人认为他的革命志业是一种「障碍」,这时候,我们就不能诊断他为躁郁症。第三个重要概念是:精神疾病是相对的,跟医师的主观信心有关。最着名的例子就是同性恋之争--当时,保守派要把同性恋界定为精神疾病,但同性恋团体不断抗争,最后,同性恋就「不是」精神疾病了。另一个例子是:基督教的医师遇到道教的患者,患者的一些宗教行动,诸如:起乩、扶鸾、天眼通等,很容易被判定为症状之一。所以,倘若精神科医师的视野太小,或有特定偏见,误诊的机率就不小。 很多人都以为:生理问题引发的是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引发的是心理障碍。其实不然。不管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都同时包括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二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是在于精神疾病是经过诊断的,而没法诊断的,就叫做心理障碍。
以忧郁为例:倘若已符合重度忧郁症的诊断,那末就算是精神疾病;倘若符合情感低落症,那也算是精神疾病;要是翻遍整本诊断法则,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诊断,那末,只能算是忧郁的心理障碍而已。
所以大略的分,轻微的时候,算是心理障碍;严重的时候,才能算是精神疾病。或许您会问: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会不会并存?
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可能在焦虑方面,已到达焦虑症的程度,但是在忧郁方面,还不能到达忧郁症程度。这时候,我们只能说:他有焦虑症,但是合并有忧郁的心理障碍。
有些时候,同一个障碍症,却会出现不只一种症状,例如:边沿性人格背常患者,常常同时出现焦虑、忧郁、恐慌、被害妄图等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同时下焦虑症、忧郁症、恐慌症、妄想症四个诊断。我们只能诊断一个「边沿性人格背常」而已。诊断要精准,在足以解释全部病情的条件下,诊断越少越好。
为了到达精确诊断的目标,光靠几分钟的问诊是不够的,每个症状,都必须经过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才能够厘清。在完全厘清以后,常常会符合不只一个诊断,这时候,必须利用诊断学技能,才能选择出一个最精准的诊断。
就以幻听为例。医师绝对不能单单问:「你会不会听到一些他人听不到的声音?」就此肯定或否定幻听。由于很多有幻听的患者,会认为他人也听的到,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倘若医师这样问,一定会错失这些患者。
所以光是幻听,我们必须肯定声音的质量,肯定音源,肯定语音内容,肯定性别与人数等等。所以问句必定包括:「你是听到的?还是脑海中显现的?」、「那些声音是讲话声?还是音乐或噪音?」、「有几个人在讲话?」、「他们是对你讲话还是彼此交谈?」、「他们知道你心中的想法吗?」、「他们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距离你有多远?」、「他们会不会停下来休息?」、「为何他们要来找你讲话?」等等。
所有的症状都是如此,不管是分析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厘清所有的症状,才能进行更复杂的精神病理学,最后才能诊断。根据国外的标准,精神科门诊,一名患者最少得谈上一个小时,理由就是在这里。精神医学是慢工出细活的,不管医师医术有多高明,不花时间,不下苦工,表现一定不会太好。倘若诊断不够精确,医治时间可能就会拉长,徒然增加医疗费用与精神耗费。
到这里,您应当已了解,不管是「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忧郁症」、「强制症」、「恐慌症」、「畏惧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身心症」、「人格障碍症」、「暴食症」等等,所有诊断都只是一种分类而已。
学者自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分类,他们会进一步研究。到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疾病可能跟基因、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跟家庭问题、压力事件也有关。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关联,那就没人知道了。而每一种疾病与上述因素的关联性也差很多。诸如躁郁症与忧郁症,躁郁症的遗传因素就比忧郁症来的强烈。
但是,医师们通常没时间解释这么多,所以常常跟患者讲:你的问题就是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其实正确的说法是:「你的问题可能跟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有关。」但是,许多热情的志工与非专业的助人者就会自动简化为:精神问题「就是」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造成的。
所以,精神科医师常常开药给患者。但是,这些药物的原理到现在还是不明白。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经过实验证实,有些人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病情,不知何故,对一些人就是无效。另外,药物的疗效通常只保持在服用期间,一旦停止药物医治,复发率就很高。如果要有根治的效果,只有心理治疗办得到,但是效果又很慢。可想而知:最好的疗法就是药物医治与心理治疗并用。
当您读到这里,您已对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有了基本的认识。接下来,就是要对个别的疾病与障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了。
在开始下一个动作之前,我们要再度强调,「现象」、「症状」、「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三者是不同的。就以忧郁为例:痛失亲人的时候,多数人会出现忧郁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跟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无关。但是人们通常经过几个月以后,这类悲痛感就会消失,生活在度恢复正常,倘若没有,忧郁情形继续延续,那末就变成了一种「症状」,而且常常可以找到一些「心理障碍」。但是,一个人如果甚么事情都没产生,就稀里糊涂严重忧郁,如丧考妣,这时候,他的忧郁就不只是现象,也不只是症状或心理障碍,而是一种「忧郁症」了。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