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人说山西好风光》中有这样的歌词:
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绣万种花
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挺起腰杆也像十七八的大姑娘
。。。
无论是“志气”,无论是“挺起腰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焕发出人们内在的“精、气、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让灵魂迸发光芒。
没错,精气神,是支撑人立足前行的力量源泉;而灵魂,正是精气神的唯一家园。正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一样,互为承载,相得益彰。
如果灵魂有味道,希望它如桂花一样芬芳。
在人居环境渐趋优化的今天,桂花已是寻常可见。蓬松青翠的树冠,沁人心脾的芳香,尤其是国人追求“富贵”之“贵、桂”谐音,无形中增添出许许多多的好感。何况,在古代诗词大家笔下,桂花还是那么可人呀!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显然,桂花出身不凡,是从月亮上移栽下来的。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无疑,即便是神仙那里,用桂花酿制的酒也是招待尊贵客人的玉液琼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诚然,被中秋夜冷露打湿的桂花,寄托了天下多少人的相思情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不要以为桂花只在秋天吐露花香,就是阳光明媚的春天,那怕是幽幽无人的山涧,它也一样用馨香陪伴月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哪怕是美如天堂的杭州西湖,哪怕是诗中之魔如白居易,哪怕是白衣卿相柳三变,也用桂花以壮行色。
实际上,在所有点赞桂花的诗词中,“千古才女”李清照可能是“学霸”级的。其中的鹧鸪天和摊破浣溪沙,可称为范文: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是一位敢恨敢爱,敢作敢当,才情与美丽一色,脾气共禀性同款的女汉子。即便如此,她对桂花,不吝誉美之词。并“抱怨”伟大的“骚人”屈原为什么不给桂花打call。
即便是她大病初愈,寡居独处,依然不改初衷,喜欢桂花一如既往: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樨花。
尚未康复,实际上国破家亡的心灵创伤是难以痊愈的。就是这样,她在《摊破浣溪沙》中,也依然把桂花作为她的精神支撑和灵魂寄托。木樨花,正是桂花。换言之,也只有桂花的风范,才可以陪伴词人的灵魂。
李清照一生酷爱梅花,尤其是和丈夫赵明诚一起享受二人世界的时候,更是“强迫”丈夫在雪中折梅花插在自己云鬓间。不幸的是,丈夫英年早逝,梅花,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为了排遣此种心结,她扬桂抑梅,也是颇费心思。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看吧,她干脆就把曾经的挚爱梅花说成俗物,把丁香说成愁肠千结。“嗔怪”桂花的芳香惊扰了她的相思梦,还“埋怨”桂花无情。这是正话反着说。因为,她已经用铮铮铁骨的西晋名士彦甫的“风度精神”拿来比拟桂花啦。
写下该文,得益于学兄发至朋友圈中的一则分享。
有时我常常想,耕耘不辍,助人为乐,洁身自爱,恪守底线,不忘初心,不惮得失,不吝赞美于人的人,不正如播撒芳香于人间的桂花一样吗?
桂花一样的灵魂,无须证明。因为,无论身处何方,她只用花香代言!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