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1日正在大家都在忙着新的一年新开始的时候,有个人他倒下去了再也没有起来。根据他的个人遗愿,医生把他的器官捐献给需要救治的病人和医学研究。
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他的生平事迹与他的文字一样,无法仅仅用“励志”来形容。虽然他自己很谦虚,说自己这一辈子生病职业,写作是业余的,但即便低调,也挡不住似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照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前行。
很多知名人士纷纷撰文,称赞他用超越生命的力量来打动了数千万人。
“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句话本是史铁生在《悼路遥》的文章中写给路遥的,但我觉得也这句话也特别适合来描述史铁生这一生。
01、史铁生和他的合集《自由的夜行》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让历史铁一样的生者,以便不断地去看它。”----史铁生这样解读他的名字“史铁生”三个字。
我们的理解可以是,人生之一辈子,总得有个值得活法,用心去活不能废弃不能躺平摆烂,努力去创造一些值得的人生瞬间,当我们年暮回首时,也不因虚度了光阴而后悔。
作家史铁生本人就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虽然有苦难,而且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才让上天降大任于斯人,他用笔记录下自己一生的顿悟,成为一位人类心灵的引路人。
今天读他的《自由的夜行》,是他的最新集结出版的散文代表作,是他长达40年轮椅生活中对世界思考的结晶。
爽直的笔风、豁达有灵性的思维、纯净精美的文字,不仅可以反复咀嚼,也一次又一次的让人体现到他健康的精神以及对人生真挚深沉的爱。
这场顿悟的代价就是用一天一天的,长达几十年的轮椅生活熬出来的,用心血倾注,史铁生说不容丢弃,在后代看来,并不曾丢弃,而是十分珍惜。
这本《自由的夜行》收录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好运设计》《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等经典名篇,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爱情、生活、金钱的思考,也是自己在历经肉体磨难之后人生态度的表达。
没人告诉我们,为何取名为《自由的夜行》?
我在想,夜行是不自由的,因为黑暗的笼罩,让我们看不清,让我们吃力地前行,所以无法自由,不能随心所欲。被困在轮椅上几十年如同茫茫夜色,只剩迷茫、痛苦和不知所措,更无法享受人生美丽的风景,也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
在挣扎中,在苦苦探索中,如同破茧而出,化蝶新生。能达到这个境界,就是认真用“灵魂操作大脑”了。
正如作家在书中所写“不要让大脑控制灵魂,而是让灵魂操作大脑,以及按动电脑的键盘”。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画面在脑海里浮现,好像看见一位哲人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慷慨激昂、挥着自己的大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给大家分享一点关于阅读一两篇名篇的收获与心得。
02、在地坛,史铁生找到自己的心锚
史铁生写这篇《我与地坛》的时间是年。这一篇是他极具对生命的的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个被废弃的古园里,他一直在找一条路,一条自己可以走的路,但走着走着,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心锚”,一个让他灵魂安宁的“心锚”。
什么是心锚呢?原来我也不懂,后来导师告诉我说,心锚就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也可以是让一个人终生奋斗和努力的事情、人或工作事业等,当这个人一想到这个心锚时,就会生出无限的动力和激情,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放,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
其实我们很多人不曾思考自己的心锚到底是什么?但是如果人一旦找到自己的心锚,人生大方向就可以基本清晰,人生的前途可以变得异常的明亮。
而地坛就成了史铁生的心锚,他的心灵港湾。
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开启自己文学写作的第一步;在那里有他最亲爱母亲的背影;在那里他领悟到灵魂与血肉的关系,并且开启了对生命、宇宙的思考。
他的人生就是那样的残酷,如他在文中所说,“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他的双腿。”
一只折断翅膀的小鸟,无处可飞了。没有人可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残酷的厄运,包括史铁生。
如果不是母亲的苦苦哀求,他才活了下来,不然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位灵魂引领者。直到母亲去世,他才开始感知到生命的意义。而母亲,也最终成为史铁生一辈子不死的精神支撑。
“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总是要加倍的”,文中作家写到的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的天下绝大多数母亲最让人心疼心态。
于是在地坛,回想起母亲的背景,换化成激励这辈子的奋斗目标:要成为那个让母亲安心,并有引以为傲的儿子。
在地坛,他可以细细回味母亲的背景,母亲忧郁的目光。。。。。流淌出来的朴实无华的真感情,让我们这些“养儿方知父母恩”的人有所动容,潸然泪下。
身体上的苦痛,精神的迷茫与孤独,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一个年轻人的心灵,而地坛成为心灵救赎的地方。
先是躲起来疗伤,然后是开始悄悄地写作,为了写作读书、观察,慢慢心静了下来,慢慢有了思考。也许正是他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他从一个受害者成长为一个生命的思考者和苦难的抗争者。
不知不觉中,荒芜的地坛在他的心中种下的种子冒了芽开出了花,成为他的思想源泉。
03、史铁生的人生态度--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这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一句充满浪漫色彩的诗句,却意外地成为作家史铁生的墓志铭。
在作家笔下,人的生死是正常的,但不一定是冰冷的。无论走与来,都可以是浪漫的,甚至“轻轻”两字,透露出些许的神秘。
“我永远都看见那条小街,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朝阳或是落日弄花了他的眼睛,浮起一群黑色的斑点,他闭上眼睛,有点儿怕,不知所措,很久,再睁开眼睛,啊好了,世界又是一片光明。。。。。。有两个黑衣的僧人在沿街的房檐下悄然走过。。。。。。几只蜻蜓平稳地盘桓,翅膀上闪动着光芒。。。。。。鸽哨声时隐时现,平缓,悠长,渐渐地近了,噗噜噜飞过头顶,又渐渐远了,在天边像一团飞舞的纸屑。。。。。。这是件奇怪的事,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
这段文字看起来不像是对现实的描述,而更像作家在憧憬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场景。原来那个世界也是异常的真实与美丽。
轻轻的来和轻轻的走,不希望对别人有一丝丝的影响。我的走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自由。
读完史铁生的这篇,会有这样的感觉。
在这篇的最后一段,他写到,“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一句话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
这似乎让我觉得作家在说“自由的夜行”的由来,也在说,我该如何自由的夜行。走进夜行的世界,那也是一种蓬勃,也是一种辽阔。
04、穷其一生的叩问---关于活着的意义
“叩问人生的困惑与迷茫,在绝对的黑暗中,看见永恒的星光。用妙笔深刻而透彻地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人生,活出生命的辽阔与自由”
这是本书封底的一段话。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作家为何取名《自由的夜行》。他穷其一生寻求生命的意义,对于生命理解集结成了生命沉思录。
也许很简单,就是先活下去,去享受生命的过程,尽量能浓墨重彩,留下自己的痕迹,然后离开。
史铁生的作品同他的生命是完全连结在一起的。生命的意义与顽强,都在字里行间流透出来,给人巨大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
能量的爆发来自绝境重生、凤凰涅槃!
年2月于重庆无味读书的收获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