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上海男子起诉已离世老人紧追不放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10/20 11:23:45   点击数: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一辆烂摩托车而已,老人已经去世了,何必紧追不放呢?”

“算了吧,老人都已经走了,没必要苦苦相逼了,只是一辆摩托车而已,至于吗?”

年2月6日,上海男子陈先生拿到刑事案件终止裁定文书,将另案起诉,继续追究已离世老人继承人民事赔偿的消息再次登上热搜时,此类劝他“算了吧”的声音不绝于耳。

很多人都已知晓他的经历,但却极少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执着什么,为什么年纪轻轻的他,要对一个已经离世的老人紧追不放?

这个问题确实令人费解。

因为整个事情所跨越的时间维度过于长久,各大平台的热搜也上了一次又一次,花出去的钱也早已远远超过索赔的金额。

更何况,他所起诉的老人已经彻底离世。

02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

年6月25日,上海男子陈先生将价值六万的摩托车停放在小区的电动车规划区内,停放的很规范,没有挡住车辆和行人通道,却被小区内的一位老人故意推倒。

车身多处擦伤和受损,陈先生心疼不已,前去定损,损失多达余元。

查询监控后发现:

故意推倒他摩托车的是与他同单元的一名老人,老人手挎着提袋从摩托车旁经过时,颤颤巍巍地故意靠近摩托车,用胳膊和身体抵住车把,用尽全身力气推倒摩托车,遂扬长而去。

整个推倒行为,在画面里显得极其刻意。

当陈先生怒气冲冲跑到老人家里质问时,老人头发凌乱,似乎有精神问题,手持剪刀,大大方方承认了是自己所为,并叫嚣着“这里是我家,不是你家,你叫警察去吧”。

而当社区民警陪同着陈先生再次上门沟通时,老人却态度大变,对他们进行辱骂和驱赶。无奈之下只能联系老人的监护人,电话却一直打不通。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肇事老人在小区内早已“臭名昭著”。

同小区的居民爆料,这名老人曾多次推倒正常停放的电动车,私自破坏邻居的外卖和快递等物品,甚至还拿剪刀威胁过左邻右舍。

不止如此,老人也曾用砖头砸坏过停放在车位上的汽车,也是因为老人过于“难缠”,车主只能忍气吞声自费四千多块钱维修。

因此,当得知陈先生的遭遇后,小区内许多居民纷纷主动找到他说:“这种事情我们忍了很久了,如果需要帮忙了,我们出来为你证明。”

陈先生起初也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协商解决最好不过,但因为老人和老人的儿子一直不曾出面道歉,反而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愤而决定起诉。

从这以后,他一波三折的维权之路,正式开始。

老人的精神鉴定结果显示,肇事老人患器质性精神障碍,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老人具有受审能力,需要对他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案件原定于在年12月2日线上开庭,但由于老人没有手机,无法参加视频开庭,线上开庭被取消。

陈先生对此感到很不理解,但也无可奈何。

期间老人的家属始终没有任何表态,全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陈先生则忙前跑后的为这个案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和生活的轨迹彻底偏离原本的正常轨道。

经过网络舆论的发酵,各种各样的质疑之声如潮般向他涌来,有人劝他算了,有人斥责他不懂得宽容老人,有人揣测他想借此出名。

但即便他被舆论逼到不得不搬离原来的小区,也要“较真到底”,也要坚持起诉老人。

没想到,还没等到再次开庭审理,肇事老人便于年1月24日去世,这一消息登上热搜后,陈先生几乎成为了众矢之的,让他再次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舆论漩涡里。

俗话说,人死债消。

哪怕是再爱“较真”的人到了这一地步也该放弃了,但陈先生仍然没有放弃,承受着许多压力的他,选择继续坚持起诉。

但老人已经离世,案件只能终止审理,拿到法院的裁定文书后,陈先生告诉媒体,他仍没有收到过一句道歉,会坚持民事诉讼,继续起诉老人的继承人。

他所在意的根本不是赔偿结果,而是一个交代,一个关于老人违法之后,法律到底如何裁定的交代。

03

在媒体的镜头前,陈先生说过这样一番话,很值得深思:

“我坚持维权,是希望给类似的受害者一个参考案例,这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事发后,我收到大量的私信,很多人称自己遭遇了车辆被老人或陌生人损坏的经历,但因为程序繁琐和时间成本等问题,不得不放弃维权。

我不接受任何道德绑架,年龄不是违法的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为什么为老不尊的老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他们敢一次又一次地毁坏他人财产?为什么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

因为太多的人嫌麻烦,嫌难缠,选择“算了吧”,选择咽下这口气,选择不计较,就连身在局外的看客也因为“年龄大”不停地和稀泥,劝当事人“算了吧”。

久而久之,便成了纵容,也成为了那些为老不尊者耍赖的底气和资本。

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如陈先生这般“爱较真”的人。

浪子不会轻易回头,坏人不会无端变好。

如果不是有着如他一样的人存在,恐怕直至“祸临己身”的那一天,“为老不尊”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正因为有他这样的人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皆有可能遇到的难题才得以被不断解决,生活才得以变得越来越好,这个世界才得以一点一点变得更加美好。

这便是他不计成本,苦苦执着于此,紧追不放的最大意义。

就像是他留言区里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评价一样:

“他是在推动中国法律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zbz/25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