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先生传奇落幕灵魂不朽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5/20 15:05:09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http://www.jk100f.com/m/

年6月13日,黄永玉先生逝世,享年99岁。

他的一生丰厚、灵性、勤奋、多产、通透、洒脱、好玩,仿若一部传奇。如今,斯人已去,传奇落幕,人间再无黄永玉,但他的精神与灵魂已然发生核聚变,涅槃成一颗更加闪亮的超新星,启迪蒙昧者的智识,照亮迷茫者的前路。

与黄永玉先生第一次相遇,是在他的书本里、在他的文字间。

年初秋,我18岁,读大学一年级。在闹市的喧嚣之中,我遇见了古雅别致的湘西文史书店,也遇见了黄永玉的作品《给艺术两小时》。在这本小书里,老画家不仅谈绘画、雕刻,谈故乡凤凰、漂泊经历、表叔沈从文,而且用极简洁幽默的文字、极斩钉截铁的语气谈人生感悟,他告诉我“艺术家越老越有生命力”“要客观地看自己的痛苦,要有节制”。我疑惑又惊叹:为何一个画家却有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力与深刻的生命感悟力?正对应了他对各艺术门类在自我生命中的排位:“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

遇见《给艺术两小时》,遇见黄永玉,如同遇见两件珍宝。于是,我在第一次遇见的这家书店,买下了此番遇见的第一本书。20余年过去,我看过的书很多都在时光与衰老中漫漶消散,但老画家关于艺术与人生的箴言字字闪光,记忆犹新。

此后的人生,每当经历生活的重压与命运的无常时,我会拿出这本小书,想想少女时光,领受这个老头儿关于快乐的智慧与生命的力量。可以说,黄永玉和他的这本书,给予了我莫大的力量和慰藉。

真正见到黄永玉先生本尊,已是大学四年级的那个秋天。

年10月,吉首大学中文系请来黄老讲座,可容纳百余人的公共课教室被挤得水泄不通。时年74岁的黄永玉,头戴灰呢贝雷帽,身着蓝色衬衣,红色领带,麻色西装,叼着木质大烟斗,坐在讲台后的椅子上,很自在随性地聊着读书和艺术,没有讲稿,没带纸笔。

生性害羞的我着迷于这位老先生的自适感与卓越风度,全场他究竟讲了一些什么,竟然不记得一句,只听到不时有同学发出笑声并奉献掌声。

黄老讲完后,专门留有提问与讨论的自由交流时间。胆大的同学纷纷举手提问,又或是找要签名,他也一边吸着烟一边举重若轻地回答应承,还不时幽默地调侃一下,又逗弄得大家哈哈大笑,有同学一边忍住笑一边在本子上记下闪光的金句。我的内心则在犹豫徘徊,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因为,当时我们几个中文系与外语系爱好绘画的学生成立了一个黑骏马画社,他们寄希望于我这个大四师姐能够在这场见面会上,讨要到黄老的题字。

眼见提问的同学站起又坐下,讨要签名的同学上台又下台,时间分分秒秒在流逝,我想,没要到,又不会死,最后时刻,终于克服心理障碍举起手。黄老点了“那位穿白衬衣的女生”,我拿着素描本,上了讲台,结结巴巴地说了请求。他二话不说,斜叼着烟斗,拿起小毛笔在素描本的白纸上写下了“黑骏马”三个字,稍作停顿,又写下落款:黄永玉。写完后,他合上本子,一边递给我,一边轻轻地说:“和社员们好好画。”

与黄永玉先生的第二次照面,发生在年4月28日。

那天,黄永玉先生美术作品还乡展在凤凰体育馆开展,作为团结报社晚报版记者,我前去采访。开幕式上,人潮涌动,而黄老依旧贝雷帽,依旧麻西服、红领带,不同的是没了大烟斗,而且在胸前郑重地别了小红花,更不同的是没了大学课堂上的侃侃而谈。在诸多领导发言之后,他以三两句话表达了故土深情、游子之思,然后便叫大家去看画展。

那次画展规模之大、作品之精,令我领受到一次真正艺术之光的照拂,哪怕22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当自己面对《山鬼》《天问》《忆江南》《白荷》《山有扶苏》《十万狂花入梦来》等作品时的惊心动魄,以及面对《倒骑驴》《小屋三间》《贪泉图》等漫画小品时的开心一哂。那些浓墨重彩与密不透风到了极致,那些清心雅丽与疏可走马到了极致,那些孤寂悲愤与通透洒脱也到了极致。

为眼前相见的震撼,为过去相识的欢喜,我认真写了这篇报道,尽管只是千字文,但拿出了少女时代学过几天画的全部见识,使出了当时文字水平的荒洪之力。回望24年职业生涯,多数文字都破碎消亡了,唯有包括这篇在内的所有文艺题材作品在记忆里保留了下来。我对自己这些披着新闻外衣但长着文艺灵魂的“四不像”“混血儿”,多年来一直不能遗忘,仍然如此喜欢。

文中的人眼见着老去了,然后在99岁高龄离开了,但那些线条、色彩、造型,那些神妙的文字与音容笑貌,依然风韵流传,仍可慰藉人心。

距黄永玉先生跟我说“和社员们好好画”,过去了25年,我的画家梦已然破裂,但人至中年,仍然保有一个艺术家的梦想。我牢牢记着黄永玉先生“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人活着要留下五个字:爱、怜悯和感恩”“只要还在笑就没输”“艺术家越老越有生命力”“要客观地看自己的痛苦,要有节制”等名言金句,我想,如若成不了画家,还可成为写作者、读书家、抚琴人、生活美学家……这些不谛于幻想的梦想,之所以成为我重要的生活内容、生命方式,之所以成为一个平凡人闯关渡劫的精神支撑,必然不能离开来自于一位老人的亲声鼓励、来自于一位伟大艺术家人生与作品的开示。

惊闻黄永玉先生驾鹤西去,内心沉痛之余,抖擞振作精神,辑约缅怀之文字,细述来路之光芒照拂,以慰众人深切苦楚之思念,以弘先生精神灵魂之力量。

传奇落幕,灵魂不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zbz/2544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