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多年后,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那份延续了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两到三成人信任陌生人。
媒体观点:熟人,是资源,也是负担;是一宝,也是烦恼。熟人,有时比陌生人更危险。现代社会中,“陌生人社会”已经取代了“熟人社会”,比人情信任更重要的是契约信任。人与人之间依靠法律法规,以契约建立起来的信任力量解除了“口说无凭”的情感漏洞。“中国信任度调查”的数据发现,国人愈来愈倾向于依靠法律法规制度下的契约精神来重获信任。当“契约”深入到社会交往领域,它维系着陌生人间的信任,是“安全感”的隐性保障。人性不可靠,但精神可以被塑造。
信任就是力量。它是权力,是能力,也是凝聚力。人与人互帮互助的关系,才会削减生活的不便与针芒。企业机构内部也因信任而具备人心齐聚的力量。经济活动中的信任更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特别在互联网经济下,商家的口碑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说,“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一个社会的流畅运转依赖于此,法律和规则才是信任的参照,而绝非亲疏。在现代生活中的每个细枝末节,公民受法律约束,同时,他们也应善用它来约束别人。信任的培养与实现,需要事无巨细的条目提供保障,而不是口号。(来源:《新周刊》)
▌企业界:契约精神的“亲”与”清”
柳传志:在承诺方面,创业者不能玩儿“狼来了”的故事
一个创业者必须对自己员工诚信,如果在承诺方面也玩儿“狼来了”的故事,最终受到损害的一定是公司。强调价值观其实也是针对目前一些年轻创业者被热炒的解读,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失去诚信和契约精神,那么将来很可能在文化上恢复到一盘散沙的状态。(来源:虎嗅网)
郭广昌:理清新型政商关系,须建立尊重契约精神的法律框架
理清了“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本身就是解放生产力,可以扫除政府官员和民企心中的“雾霾”,也可以提振最具创造力的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理清“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首先要建立尊重契约精神的法律框架,政府要有契约精神,承认历史上做出的合理、合法的承诺;其次,政府和民企都应该有担当、有作为,比如政府在如今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提出减税就是有担当的体现;而民企应该在供给侧改革、新经济中对没有得到有效供给的需求提供支持。(来源:财新网)
王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是契约精神
根据万科的经验,企业如何走出去,可以这样说容易,也很不容易,关键是契约精神。万科的经验是一定要有一种契约精神,这是作为企业必须第一遵守的,现代商业最本质的就是签合同,履行合同。第二是走出去以后,一定要依靠合作方当地的企业,这就是万科的发展原则。比如说万科在纽约的一个投资项目,万科占70%股权。显然是在股东会上,有绝对的表决权,但是从经营上方面上,万科相信只有30%股权的合伙人,充分的信任他们。所以说没有契约精神,也不可能相信别人?
看看现在的中国企业老板,有几个相信别人的?都相信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企业要走出去,相信合作伙伴、相信自己的部下很重要。当然这个要考虑契约的问题,规范,透明,才能互相信任。(来源:央广网)
包凡:联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双方对契约的尊重
企业+员工=联盟。在当下社会,从一而终的企业员工关系已经过时了,空谈忠诚度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企业只当员工是机器,员工当企业是跳板,这种纯交易的方式也对双方不利,因为互相都是短期行为,不会为长期而投入。正确的是双方成为战略联盟
契约精神。一个联盟就是一个契约,联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双方对契约的尊重。员工在联盟期间,应该尽力为企业实现所承诺的价值,不应该被其他目标所诱惑,而企业应兑现对员工的承诺,即便知道员工未来可能离开企业。如果在联盟到期前双方认为不再可能续约,双方应该尽早安排平顺交接。当员工离开企业后,企业应该尽量维护员工的声誉,员工也不应该去做任何伤害企业的行为。
▌学术界:企业管理中的契约精神
陈春花:企业管理中平等基础上的契约
法治管理侧重“法”,即制度;而人治管理侧重“人”即情理。西方文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独立的人格,同时强调人不应当贬视自己,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正因为此,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表现在管理上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未来中国企业有必要寻找中、西两方的平衡——当管理者试图从注重人的平等关系转向通过管理制度形成的管理环境,实施“移情于法”,企业管理特色就从“以人为本”转到了“以执行为本”。(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彭剑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
新经济时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需要靠新的游戏规则来确定,这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是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
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则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与员工一道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