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信息卷语文试题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5/2/27 12:39:06   点击数:
  

届高三考前押题信息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的论述蕴含着如下观点:审美作为道德的象征,是通往道德的阶梯。一个对美有着赏鉴和追求的人往往也是一个有德行的人,这正是康德将鉴赏判断的兴趣导向道德判断的深刻用意,判断力的媒介作用在此得到体现。然而,由于康德严守道德法则的先验性,将道德情感限制在经验层面“情”的属性里,因此同属于情之范畴的审美与道德之间就产生了罅隙,判断力的媒介作用也被弱化。

审美判断没有利害性,但它会导向一种道德兴趣,而这种道德兴趣在趋向道德律以后,又会反过来激发我们对美的敏锐感受,引导我们对美的鉴赏进入更高层次。善于发现美的心灵虽然不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但一定不是粗鄙不堪的。因为对美的无利害的鉴赏已经使他们在面对低俗癖好时具备了一定的抵御能力。在康德看来,优美与崇高都能激发人们的感情,崇高激发出敬重之感,一切崇高的形象都易于引起我们内心的敬重甚至敬畏;优美则引出爱慕之情,所有优美的事物都会引起我们的愉悦感。

关于崇高,巍峨的高山,喷薄而出的朝阳……这些形象都能在我们内心唤起敬重甚至敬畏之感。非但大自然的崇高形象对我们的内心能够起到上述作用,人性的崇高更易在我们心中唤起崇敬之情。慷慨赴义的英雄也会在我们内心唤起敬重之感。一个沉浸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中的人,自身就具有一种道德兴趣。自然美展示了这样一个理念:大自然的终极目的是成就有道德的人。而只有自身已经具备道德兴趣或教养的人,在静观自然美时才能体认到这份道德使命,因为这种兴趣和教养孕育出的道德情调会自然地赋予自然美以种种象征。总之,崇高和优美均蕴含着道德性质。然而,要想将其从人心中激发出来以达到普遍的道德律还需要共通感。

美的共通感使道德情感导向普遍的道德律,道德律又使得美更具道德象征的力量。之所以说“美是道德的象征”,是因为审美活动与人类的道德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面对同一个对象,有些人会觉得美,另一些人未必有同感。我们如何有理由要求所有人都认为某一物是美的?这个问题在经验层面上很难回答,但对于康德而言不是难题,只需从可能性和必然性上说即可,亦即从先验的层面考虑。当我们说一朵花是美的,似乎理所当然地将“美”这个属性视作花本身具有的,即它是花的客观属性。实则不然。康德认为,我们之所以将花的美客观化,是因为我们先天具有一种共通的情感,它能够使我们达成主观上的普遍认同。从审美活动的性质来说,这一共通感当然不是普遍性的概念或规则造成的,而是情感导致的,是人同此心的结果。相信在鉴赏判断中能达成共识,作为审美理想,其对象实质上是人自身,是综合了各种智性概念和人格完善性的人。其实,对此理想的追求本身已经具有道德性了。

然而,在康德看来,审美中的共通感,其本质依然是“情”,因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情感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亦属于“情”的范畴。康德亦承认,道德情感虽不是道德本身,却能充当道德的动机,对道德的敬重会促使我们做出道德的行为。尽管它可能只是朴素的,不是出于法则的行为,毕竟已经是导向道德律的幽径了。

当我们将“美是道德的象征”置于情理双彰的阐释模式中,不再仅将道德情感限制在情的单一属性里,因而割裂情—理的本质联系,就会发现由优美和崇高中蕴含的道德性质,到本属于情之范畴的道德情感,最终导向了道德律。此时,道德情感已是兼具情、理属性的了,是审美和道德之间的桥梁。借助它,审美才能实现向道德的平顺过渡。

(摘编自郭瑞《美,道德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美是通往道德的阶梯,一个对美有着赏鉴和追求的人很难不是有德行而且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B.康德严守道德法则的先验性,弱化判断力的媒介作用,从而导致审美与道德之间产生了罅隙。

C.审美判断会导向一种道德兴趣,进而趋向道德律,最终引导我们进入对美更高层次的鉴赏。

D.美的共通感体现了审美活动与人类的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美是道德的象征”成为可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康德的理论为支撑,深入地论证了审美如何才能实现向道德的平顺过渡。

B.文中对自然美的论述,体现了外因还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的原理。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以举例分析为主,兼顾说理分析,两者互为支撑,论证严谨。

D.文章对审美中的共通感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有力地阐述了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面对一切崇高的形象时易于从内心激发出敬重感或敬畏感,无论是大自然的崇高还是人性的崇高。

B.一个能在静观自然美时体认到道德使命的人一定是具备道德兴趣或教养的人,因为大自然的终极目的是成就有道德的人。

C.从先验的层面考虑,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美”是花的客观属性,是基于先天的共通感产生的,是人同此心的结果。

D.道德情感之所以能成为审美和道德之间的桥梁,是因为它具有情的属性,借助它,审美才能实现向道德的平顺过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为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近日,贵阳市举行地理标志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会,正式启动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工作。

目前,贵阳市地理标志资源和保护运用欠开发、欠发达,地理标志数量较少,使用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布局分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地理标志拥有者独自经营,品牌、包装、标准和管理不统一,企业、农户对地理标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地理标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此,全市相关部门要全面启动地理标志培育提升工作,加强地理标志开发运用,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目前全市拥有一定知名度、具有地理标志挖掘潜力的产品有30余件,涉及的区(市、县)要把这些名、特、优农产品作为项目储备,协调引导农业技术推广站等专业经济组织作为申报主体,拿出时间表,抓紧组织申报,力争到年各区(市、县)至少申报1个(件)以上。

(摘编自杨静《贵阳启动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工作》,《贵阳日报》年12月1日)

材料二:

年5月,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地理标志运用工程的开展,擦亮地理标志“金字招牌”,提升云南省高原特色产品质量、品牌和社会影响力。

在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过程中,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以粮食、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采取抓重点、牵龙头的方式,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创响一批“滇字号”世界一流品牌。

通过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企业更加重视和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加强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和打造。其中,“勐海茶”地理标志产品比同类产品价格普遍高出20%以上,带动人脱贫;保山小粒咖啡品牌价值提升到23.07亿元,已作为第一批入选“中欧+”互认协议的地标产品,实现互认互保。农户严格按地理标志产品要求种植管理加工的咖啡,价格比同类产品能高50%左右。在已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中,有37家企业获“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支持,带动农户10余万户,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20余万人,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编自朱丹《云南擦亮地理标志“金字招牌”》,《云南日报》年2月13日)

材料三:

“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主任万勇指出。据统计,年1月底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件。而截至年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件,相关产值逾万亿元。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成为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实现富农兴农的长远之计。

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是生长黑木耳的绝佳树种,早在一百多年前,当地人就开始在柞树上种植木耳。可是很长时间内,柞水木耳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年后,柞水木耳逐渐打开销路,成为在陕西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名气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

“为了打假,同时保护柞水木耳的品牌和品质,只有采取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办法。”柞水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开发协会会长李源介绍,年,在协会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柞水木耳成功申请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小木耳开始焕发大能量。脱贫攻坚进程中,柞水把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柞水木耳的品牌效应充分显现,产量从一年的几十万斤发展到近千万斤。现在,申请使用柞水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本地企业已达到8家,凡是当地农民合作社申请使用商标的,协会都予以免费提供。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排他性,没有经过允许是不能使用的。”李源表示,地理标志能够更有效地对品牌进行保护,有利于防止假冒和以次充好等,也有利于防止优质产品的品牌效应被滥用,“是很好的知识产权法律武器”。柞水县通过加强柞水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制定了柞水木耳产品和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木耳质量追溯、检测、诚信体系等,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也极大提升了美誉度。

(摘编自靳昊《看“土字号”变身经济发展“金名片”》,《光明日报》年2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阳市启动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工作,能够积极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改变贵阳市当前农业生产中产量、技术等落后的局面。

B.由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出台的地理标志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保障地理标志运用工程开展,有助于保障云南地理标志在全省的有效运用。

C.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从年1月底的个到8月底的个,体现了国家的重视和各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的积极性等。

D.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保护了本地商品品牌,有助于保证该商品的产地、质量,有利于防止优质产品的品牌效应被滥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阳市已申报地理标志的名、特、优农业产品有30余件,数量较少,在申报地理标志上处于劣势,这就需要当地专业经济组织的积极工作。

B.云南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中,市场监管部门注重多种类的农业产品,以地理标志申请为目的,打造叫得响的高原特色农产品。

C.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的规范生产加工的“勐海茶”和保山小粒咖啡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并通过提升价格有效保护了地理标志产品。

D.柞水木耳从“土字号”变身经济发展的“金名片”,除了历史悠久、政策支持,与地理标志的培育和保护也密不可分。

6.地理标志资源和保护运用比较落后的贵阳市要开展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工作,能从柞水县得到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西线无战事(节选)

[德]雷马克

一九一八年,在这种迟夏的日子里,有一天在送饭的时候,卡特倒下了。只有我们两个人。卡特绝望地哼哼着:“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是现在这个时候——”

我安慰他:“谁知道这一场灾难还要延续多久啊!你现在倒是得救了——”

伤口开始很快地流着血。不可能把卡特一个人留下,来让我试着去找一副担架。况且,我也不知道附近什么地方有医疗站。

卡特不是很重,所以我就把他驮在背上,跟他一起回到急救所去。

我们休息了两次。一路上他痛得很厉害。我们不大说话。我已经把短上衣的领子敞开,喘着粗气,我流着大汗,还由于背的时候用足了劲儿,脸都肿胀起来。尽管如此,我还是催促他继续往前走,因为这个地方很危险。

“我们要不要再往前走,卡特?”

“一定要,保罗。”

“那就来吧。”

我把他扶起来,他用那条没有受伤的腿站着,身子靠在一棵树上。随后我小心翼翼地抓起他那条受伤的腿,他猛一抖动,我就把那条好腿的膝盖也挟在胳膊底下。

我们走路越发困难了。常常有那么一发炮弹,嘶嘶地呼啸而来。我尽可能急步前进,因为卡特伤口里的血已经滴落在地上。我们没有办法很好地避开炮弹的爆炸,直到危险过去了,我们还没找到掩蔽处。

为了等候炮轰过去,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弹坑里躺了下来。我从自己的军用水壶里倒了点茶给卡特。我们还抽了一支纸烟。“唔,卡特,”我沮丧地说,“我们毕竟就要分开了。”

他没有吱声,只是朝我瞅着。

“你还记得吗,卡特,我们怎么样征服那只鹅的?还有,你怎么样把我从困境中救出来,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新兵,又是第一次负伤?那时候我还哭鼻子呢。卡特,那差不多是三年以前的事了。”

他点点头。

对于孤独的忧虑在我心里升腾起来。卡特被送走以后,这儿我就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卡特,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还是要见面的,如果和平真正到来的时候你还没有回来的话。”我十分难过,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卡特——卡特,我的朋友,这个肩膀耷拉着、唇髭稀疏而又湿透的卡特,我对任何人都比不上对他那样了解得清楚的卡特,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同甘共苦的卡特——这个卡特,也许我再也见不到他了,这是不可能的。

“不管怎么样,把你家里的地址留给我,卡特。这儿是我的地址,我会给你写下来的。”

我把他的地址抄在我的笔记本上。我已经感到多么的孤独,虽然他仍然坐在我的身边。难道我就不能往自己脚上赶快打一枪,以便可以跟他一起去吗?

蓦然间,卡特咕噜咕噜地喘起气来,脸色也发青发黄了。“我们再往前走吧。”他嘟嘟囔囔地说。

我跳起身来,热情地想帮助他,我把他背起了,撒腿就跑,是那种稳重的、缓慢的长距离跑步,使得他的腿不致摆动得太厉害。

我的喉咙发了干,我的眼睛前面乱舞着红色和黑色的星点,我顽强地、毫不怜惜地跌跌绊绊地前进着,最后,终于赶到了医疗站。

在那儿,我双膝一屈,跪了下来,但我还有足够的力量,让自己倒在卡特那条好腿的一边。过了几分钟,我才慢慢地直起身来。我的腿和手都在发抖,我好不容易找着我的军用水壶,想喝它一口。喝的时候,嘴唇也在哆嗦。可是我微微笑着——卡特得救了。

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把那钻进我耳朵里来的各种嘈杂的嗓音辨别出来了。

“这你本来可以不必费事的。”一个卫生员说。

我一点不懂地望着他。

他指了指卡特:“他确确实实已经死了。”

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胫骨上受的伤嘛。”我说。

那卫生员一动不动地站着。“那也一样——”

我转过身去。我的眼睛仍然很模糊,汗水重新在我头上冒出来,淌过了眼皮那儿。我把它抹掉了,朝卡特那边觑了一眼。他静静地躺在那儿。“他昏过去了。”我急忙说道。

那卫生员轻轻地吹了下口哨:“那个我还是懂得的多一些。他是死了。在这上面我赌多少钱都愿意。”

我摇了摇头:“不可能!仅仅十分钟以前,我还在跟他谈话咧。他是昏过去了。”

卡特的手温热的,我把一只胳膊从他肩膀底下伸过去,想拿点茶叶来擦擦他的太阳穴。我觉得我的手指头有点湿滋滋的。当我把手指从他的脑袋后面抽出来的时候,它们已是血淋淋的了。那卫生员又从牙齿缝里嘘了一声:“你瞧——”

在路上我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卡特的脑袋瓜上就已中了一个弹片。那上面只有一个很小的洞,那准是一个极细极细的流弹的碎片。

我慢慢地站起身来。

“你要不要把他的士兵证和其他东西拿去啊?”那个一等兵问我。

我点点头,他就把东西都给了我。

那卫生员很惊奇。“你们没有亲属关系吧?”

没有,我们没有亲属关系。没有,我们没有亲属关系。

是秋天了。老兵剩下来的已经不多。我们班上在这儿的七个人,我是最后的一个。

人人都谈论着和平和停战。大家都等待着。要是再来一个失望,他们就都会垮掉的;希望很强烈,不来一个爆炸性事件,它是不可能又被打消的。如果没有和平,那就会发生革命。

一九一八年十月,保罗阵亡了,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那么宁静,战报上仅仅用一句话来概括:西线无战事。

(有删改)

小说以一战为背景。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穿插“我”与卡特的对话、“我”与卫生员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B.小说使用反复手法,突出了卡特对“我”的精神支撑及“我”与卡特没有亲属关系却胜似亲属的战友之情。

C.小说中“蓦然间,卡特……脸色也发青发黄了”的情节,为后文写卡特脑袋瓜上中了弹片最后死去埋下伏笔。

D.小说主要描写了宏大的战争场面,通过写“我”和卡特的经历,使情节更加真实可感,震撼人心。

8.从卡特受伤到死亡,“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

9.小说结尾中的“西线无战事”耐人寻味,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题。

宣德三年二月乙亥,上御文华殿。谕侍臣曰:“治民有本末,制田里,设学校,本也。不幸而有愚顽者,然后刑之。然观肉刑,则过于惨。”又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汉承秦敝,以不教之民而遽断其支体,刻其肌肤,伤残者多矣。隋、唐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也。”三月,工部侍郎李新自河南还,言:“山西民饥,流徙至南阳诸郡,不下十余万。有司遣人捕逐,民死亡者多。”上谕夏原吉曰:“民饥流亡,岂其得已。今乃驱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乃遣官往山西、河南赈济,禁捕治。五月,巡抚大理卿胡概请增设杭、嘉、湖管粮布政司。上曰:“粮税自有常赋,朕方裁抑冗滥。古语“省事不如省官。”不许。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曰:“太宗自十五六年,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B.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C.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D.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亥,干支之一,乙属天干,亥属地支,年月日时均可用干支来纪,此处用于纪日。

B.流,一种刑罚,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方服劳役,一般按罪名的轻重决定流放的远近。

C.工部,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财政等事务。

D.太宗,朱棣驾崩后最初的庙号,庙号是君主驾崩之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宣宗善于从历代王朝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如谈论秦汉和隋唐的一些具体的刑法措施时,对司法制度的演变、进步颇为认同。

B.明宣宗有主见和决断,胡概请求增设布政官员,当时明宣宗刚完成裁撤冗员、抑制滥政的事情,便以粮税自有规定为由,予以回绝。

C.明宣宗善于听取建议,处理刘观时,杨士奇和杨荣对贪污风气各抒已见,并一致推荐顾佐代替刘观,宣宗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

D.明宣宗善于以史为诫,如详细分析隋唐等朝的户口盛衰情况,尤其是唐兴盛之后出现的亡国悲剧,目的是把这些历史事实作为警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

(2)民饥流亡,岂其得已。今乃驱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答丁端州①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②虽然蛮徼接,竹符③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④。

①丁端州:丁宝臣。据记载,其在越州“除弊兴利甚重,再迁太常博士,移知端州”。端州,今广东肇庆。②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③汉时竹制的信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借指州郡长官。④沈休文:南朝梁文学家沈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可知,丁宝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闷。

B.第五句中的“春书来逐”点明了时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中的“次韵”。

C.中间两联体现了王安石律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的创作特点。

D.诗人以“南望苦”悬想友人思念自己以致心中凄苦,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15.本诗“莫嗟”一词开宗明义,安抚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古诗词中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能使创作达到言简意丰、含蓄凝练的艺术效果。如《琵琶行》中:,。

(2)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早在唐朝,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百来条鱼在潭中都仿佛“”,在日光直照水底时,“”,生动描绘了游鱼之态、潭水之清,笔法极妙,令人称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题。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于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陵山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与长信宫灯一同华丽面世的,还有的珍贵文物。而长信宫灯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其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长信宫灯重15.85千克,总高48厘米,主体部分宫女高44.5厘米。宫灯采取的是分铸组装的方式,整件灯由宫女的头部、身躯、右臂和灯座、灯盘、灯罩六部分组成,六个部分均可以拆卸,这样清扫灯内积攒的烟灰就变得十分便捷。其整体设计:宫女左手托着的灯盘中心,有一个烛钎,灯盘上附有短柄可以来回转动;宫女右臂垂下的袖管,自然地形成灯罩;灯体外围有弧形的两圈挡板,方便调节灯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可随即开合。

汉代多以动物油脂作为灯具燃料,没有完全燃烧的烟灰和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弥漫整个空间,而长信宫灯的设计则蕴含了环保的理念。灯烛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中空的体内,灯身的下部底层设有水盘,烟尘通过时可吸纳排烟,从而减轻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千年轮转,长信宫灯变身为北京年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奥林匹克精神,共同以“长信”之义,传递着两千年来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层见叠出精美绝伦独具只眼完美吻合

B.数以万计美轮美奂独具匠心完美吻合

C.数以万计精美绝伦独具匠心完美契合

D.层见叠出美轮美奂独具只眼完美契合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贵阳城包括内城和外城两大部分,共九个城门:老东门、大南门、次南门、大西门、北门、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和新东门。

B.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的人,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C.此情此景之中,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D.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灯体外围有两圈弧形的挡板,方便调节灯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可随即开合。

B.灯体外围有两圈弧形的挡板,可随意开合,方便调节灯的亮度和照射方向。

C.灯体外围有弧形的两圈挡板,可随即开合,方便调节灯的亮度和照射方向。

D.灯体外围有弧形的两圈挡板,方便调节灯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可随意开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1题。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后,科学界基本形成一个共识:   ①。

但最近,一位名叫日置幸介的日本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新理论:在地震发生前半个小时甚至更久,地震发生地上空的电子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似乎是即将发生的地震引起的。

日置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发现。在日本东京大地震之后,他又观察了另外两次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地都有详细的GPS数据。日置发现,在这两场地震发生前至少30分钟,电子密度都出现了明显增加;地震越大,②   。在年智利的8.2级地震中,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是提前了25分钟,而在9.O级的日本东京大地震中,这一提前时间则是40分钟。所以说,电子信号    ③   ,还会表明即将发生的地震的相对大小。

21.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何川与汤文淑夫妇是从乡村走出去的建筑工人,也是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工地生活的“网络达人”,他们用自己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普通农民工的生活:与工友一起唱歌,做一顿简单的午饭,算一算工资……这些镜头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炫酷的转场,没有预先设计的内容,却无一不透露着平凡生活的简单与真实。靠记录普通的工地生活,何川与汤文淑收获了百万粉丝,还引得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用长达12分15秒的时间报道了他们。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届高三考前押题信息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解析:弱化判断力的媒介作用”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2.C

解析:“以举例分析为主,兼顾说理分析”错误,本文以说理分析为主,举例分析为辅。

3.A

解析:B项,“因为大自然的终极目的是成就有道德的人”,与上句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美’是花的客观属性”,不是“从先验的层面考虑”的。D项,“是因为它具有情的属性”说法错误,文中强调的是情理兼有。

4.A

解析:A“改变贵阳市当前农业生产中产量、技术等落后的局面”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介绍了贵阳市地理标志在资源和保护运用上的欠缺、农产品的规模化等的不足等,但不能说贵阳市农业生产的产量、技术都是落后的。故选A。

5.D

解析:A“已申报地理标志的名、特、优农业产品有30余件”错误。原文是“目前全市拥有……具有地理标志挖掘潜力的产品有30余件”。B.“市场监管部门……以地理标志申请为目的,打造……”错误。原文有“采取抓重点、牵龙头的方式,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即云南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工作是监管农业产品的质量问题,不是申请地理标志问题。C.“通过提升价格有效保护了地理标志产品”错误。材料二介绍两类产品的目的是说这两家企业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产品质量高,所以价格也高于同类产品。

6.①筛选本地优质产品,积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②不断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推动农产品产业化。③制定产品和技术规程标准,提升产品质量。④加强地理标志商标管理,防止假冒等问题。

解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7.D

解析:D选项中“主要描写了宏大的战争场面”说法错误,本文着眼于微观视角。

8.①先是着急救助:卡特受伤,“我”安慰卡特并背着卡特着急回急救所。②然后是沮丧担心:在弹坑中为要与卡特分开而沮丧,为将来担心。③最后激动震惊:认为卡特得救内心激动,却被卫生员告知卡特已死内心震惊。

(每点2分,心理1分,说明1分,意思对即可)

9.①“西线无战事”本来是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在小说结尾却是死亡的来临,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②包括保罗在内的许多士兵阵亡在停战即将到来之时,“西线无战事”的战报与实际构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讽刺性。③“西线无战事”突出了战争中个人的渺小,以及政治谎言中生命的轻微,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性,深化了主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10.B

解析: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等;另外,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yyz/2617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