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护攻略专家指导篇专家学者谈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23 11:08:21   点击数:
  

在抗疫中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颜晓峰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品质,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思维方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今年以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充分表明了增强忧患意识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前提,是贯通疫情防控乃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的精神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疫情防控斗争中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这不仅是对执政党的要求,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揭示。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我们才能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才能够主动防范,从源头遏制疫情风险,全力救难,尽力减少疫情风险危害。

忧患意识是对可能发生的祸害、灾难的忧虑和防备。未来有多种可能,包含不利的、有害的可能,对这种可能的预感、预测、预防,构成忧患意识的核心。考察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历史,忧患意识是一种共同体意识。民族经历的灾难越多,文化反思的能力越强,忧患意识的基因也就越明显。安全需要是人类社会和每个个人的基本需要,忧患意识就是追求安全的思维活动。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长城实际上就是抵御外来掠夺的忧患意识的产物和标志。《诗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饱含着忧患意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是文学史上的“忧患名篇”。忧患意识深深植入民族精神之中。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失败的危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磨难挫折中成长,以弱胜强、反败为胜,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终成气象。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忧患意识有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强忧患意识,要求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进行伟大斗争,都是基于对前进道路上困难和挑战、矛盾和阻力的深刻洞察。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yyz/2599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