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4/5/23 10:00:39 点击数: 次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年—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题材广阔、朴素自然、风格优美,往往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尤以《陋室铭》著名。唐朝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对外发展海上远洋贸易,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对内开科取士,广纳天下英才。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百姓生活富足,也才有更多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于是整个唐朝文学空前发展,名家辈出。也正是唐朝气象开阔,很多诗人一扫襟幅狭小、气象萧瑟之风格,选题内涵深沉、境界开阔疏朗、风格明快昂扬。这也正是刘禹锡诗歌的特点。“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然而纵然才华横溢,但刘禹锡的仕途却并非一帆风顺。从前半生位极人臣,到后半生贬谪飘零,并最终辞官归隐。《陋室铭》一文便写于刘禹锡任安徽和州通判的任上,据说写它的时候还有一个无奈得故事:因为刘禹锡是被贬到和州,于是当地的知县就刁难他,安排他到县城南门临江的三间小屋居住。但是刘并不介意居住的条件,还饶有兴致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处所——“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样差的条件还继续吟诗作对,知县知道后很生气,于是又给他换地方。这次搬到了县城的北面,房屋也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两间。虽然房屋小了,不过依旧临江而居,附近还有依依杨柳。于是刘又在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这次知县彻底生气了,于是专门给他挑了一处不临江、且风景也不好的地方,还把房屋从两间减少到一间。这次刘禹锡也生气了,不过这次他不再写对联,而是作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于碑上,立在门前。于是就有了这篇被千古称颂、令万千文人心向往之的《陋室铭》。由此看来,还真是心有多宽,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刘禹锡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壮丽的诗篇,也有人生逆境中的铮铮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