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金龙老人在翻阅“医院日记”。
打开记忆的闸门,不知何时泪眼婆娑……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的生活节奏打乱,湖北武汉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紧要关头,贵州第一时间组织精锐力量千里驰援湖北。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时隔一年,相隔千里,这份深厚情谊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历久弥新。
5月19日,由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以及党史专家组成的“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大型主题采访团,前往湖北武汉,踏访“英雄之城”,感悟伟大抗疫精神。
一份来自贵州的礼物
“孙书记,您好。这次来武汉前,贵州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陈庭媛委托我们给您带来一份礼物。”
“谢谢,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这三本书,送给你们作为纪念。这里面有贵州援鄂医疗队的事迹和身影……”
当天13时50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的院史馆里,采访团受贵州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委托,将贵州特产“贵州三宝”送到原医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的手里。
孙晖双手接过礼物连声道谢,并将一套抗疫主题的书籍和明信片回赠给采访团留作纪念。他赠送的三本书里,记录着贵州援鄂医疗队与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在医院里奋力救治的日夜。
年初,孙晖向贵州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寄去了一张手写的明信片;3月25日,贵州第二批和第五批援鄂医疗医院邀请,重返武汉。为表示感谢,贵州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此次委托采访团,将贵州的特产“贵州三宝”赠予孙晖。
为何向贵州援鄂医疗队寄去明信片?孙晖告诉记者,在武汉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贵州援鄂医疗队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无论从敬业精神还是医疗质量来说,让人印象深刻,很好地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小小明信片,传递浓浓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贵州人民同湖北人民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将两地人民相隔千里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场特殊的“寻亲”之旅
5月的武汉,车水马龙、生机勃勃。
“我与贵州有缘,去年还到贵州‘寻亲访友’。”今年64岁的医院门口见到采访团时格外激动。
王金龙冒着雨没有打伞,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手里拿着的文件袋。文件袋里装着的是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写下的“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路历程”和“医院日记”,虽是两份复印件,却代表着他对贵州援鄂医疗队满满的感激之情。
时间拨回到年1月下旬,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年2月6日,贵州援鄂医疗队进驻医院,接管了西厅15个仓房、共个床位的护理任务。年2月8日,王金龙被收入了医院。
王金龙是退伍军人,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医院时,他带着纸笔,准备记录下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王金龙是医院第名康复者,在医院治疗的23天里,他得到了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的悉心照护。期间,他写下超1.7万字的日记,记录下他和病友们治愈出院的点点滴滴,日记里的一字一句,饱含了他对贵州援鄂医疗队的感激之情。
痊愈出舱后,王金龙曾许下愿望:“我要去贵州找‘亲人’,医院照顾过自己的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
年8月22日,王金龙带着家人专程从武汉飞往贵阳,完成了这场特殊的“寻亲”之旅。
在王金龙的“方舱日记”里,高频词汇除了“贵州援鄂医疗队”,还有“临时党支部”。
年2月20日,贵州省援鄂医疗队在驻地酒店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多名医疗队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王金龙“进舱”后发现,该临时党支部由党员牵头,招收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医院的秩序,缓解患者们的心理压力。
“我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理应冲锋在前。”王金龙说,志愿者原本只招收50岁以下人员,但他反复申请后成功入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特殊时期,医院临时党支部让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关系和感情。
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在这种危急关头,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站出来。”原医院管理组人员、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护士长周琼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抗疫故事。
“孙院长,我既有临床背景,又有管理协调经验,医院工作。”“好,那你来。”……筹建医院初期,周琼迫不及待地向孙晖报名。之后,周琼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医疗队和指挥部、医院之间的事宜。
周琼回忆,那时,所有人只有一个心愿,希望疫情能够早日消退,病人可以早点好起来。
就这样,全国27支医疗队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大家众志成城,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面对每一个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医护人员都会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治,这些都体现出生命至上;全国各地在第一时间驰援武汉,体现着举国同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援鄂医疗队队员、民警、工勤人员等舍生忘死,与时间赛跑,抢救患者、做好服务……孙晖说,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涌动着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在孙晖看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从疫情的追踪、诊疗、诊断,还是疫苗的研制等,都反映出我国科研发展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重大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立足岗位为百姓服务,为健康中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孙晖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杨雪梅郭然文/图
本文来源:贵阳晚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