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的幸福,须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3-2-3 3:05:12   点击数: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痛苦的两大根源是物质匮乏与精神贫瘠。”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真正获得幸福,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幸福的含义。“幸福”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快乐、满足,情感得到升华之后的感情。

有人会觉得幸福等同于快乐,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二者几乎可以等同,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幸福”的意义更为深邃。

我眼中的快乐,是一种浓烈的、激动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伴随着人们的欢笑与嬉戏,相对的,这样的情感容易转瞬即逝。

而幸福,相比之下是一种满足的、舒适的情感,它来自于人对外界的肯定,这样的情感更容易稳定与持久。

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呢?我的答案是:需要同时满足物质与精神享受。

首先来谈谈物质享受。物质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大多数人都会将物质的富裕当作得以幸福的基础,而终其一生追求物质享受,但是人在不同阶段对于物质的标准又不同。

举个例子来说,张三生活在农村,以种植为生。经过了多年的奋斗,终于在老房子附近盖了一套崭新的房屋,搬到了新屋子,很是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毕竟只是一时,为了追求更高的物质条件,张三来到城里开始创业,之后不仅攒了一笔钱买了一辆好车,还贷款买了房,有了家庭,生活很是富足。但张三还是不满足,于是拿更多的钱投资了一笔生意,准备赚更多的钱。终于亏得血本无归,倒欠他人无数债务,晚年只能回到农村,远离那人间尘嚣。

从这个故事里你们会发现: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人达到了已有的条件,也许会满足一时,紧随其后的却是追求更优越的条件。但,这种人能真正幸福么?不得而知。幸福,难道仅靠物质就可以获得么?物质条件是无穷无尽的,当你追求更高级的物质条件,伴随着的也是更高层次的风险,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即使功成名就,蓦然回首,却倍感空虚——

究其原因,便是缺少精神层面上的力量。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意指人虽脆弱,但是灵魂却是高贵的。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视察城市时,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得到的第一句回应竟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得上他在阳光底下的思考。

精神层面上的力量在我看来,是远远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因为你也许会厌倦已有的物质条件,但一定不会丢失你的信仰与灵魂。《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最终将生的机会给予了露丝,自己在刺骨的水中活活冻死,这是多么伟大而无私的爱情!试问杰克真的不想活下去吗?毫无疑问他想,但,此时此刻更重要的,是自己深爱的女人,为了让她活着,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唯有活着才是真理,或许你没有到达那种情境,若你真的爱上了她,我相信你愿意舍生忘死,不顾一切。

那么,一般人如何追求精神上的幸福呢?在我看来,独处一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思考会使我幸福,而这种幸福不同于一般的快乐,它是宁静而优雅的,它是源自于我心底成长的满足。思考过后,一般我会用手机记录下来,夜深人静的时候自由地写作,鼓舞他人的同时也是鼓舞自己,这对我来说便是一种稳稳的幸福。

此外,我也见过其他人追求精神幸福的方式。有人认为追星的过程十分幸福;有人听着喜欢的音乐而感到幸福;还有人觉得阅读思考会带来幸福……而我希望你们追寻幸福的方式是长久且有助于成长的。

希望正在阅读的你,在追求物质条件的同时,能更注重精神上的成长,因为精神力能带给你更多财富。

我是从卡拉帕星球来的男孩,专注分享人生经验与思考,喜欢的话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yyz/24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