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说知识就是力量会出现歧义和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4 0:47:03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余秋雨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散文作家和文化人,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最近在一次青歌大赛上担任评委,主持人在一个测试环节中,让选手选择“知识就是力量”是哪位名人的名言,并说出该名人的国籍。

在选手作答后,余秋雨先生进行了点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几乎每个社区图书馆里都张贴着,但它容易引起歧义和偏差。其实,培根自己就对这句名言作过解释。他之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是因为他要向中世纪的教会和神权夺取力量。

培根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另一种是假知识——包括死板的经院哲学、虚假的经验和幻想的谣言等等。学校应当教授真知识,也就是综合的、百科的知识,而不要教授狭隘的知识。

从余秋雨先生的点评可以见识到,余秋雨先生确实是学富五车、思维缜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余秋雨先生确实是好为人师、喜欢卖弄,只要有机会,就要耍耍酷、显露一番。

01为什么普通人一看这句话就明白什么意思,而余秋雨先生却从中看出了歧义和偏差?

“知识就是力量”是著名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他当初说这句话的目的、本义是什么并不重要,但这句话能够激发起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汲取精神营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行动,这就足够了。

“知识”一词究竟是指什么?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知识”有多重含义,一是“相识的人;朋友。”二是“结识;交游。”三是“了解;辨识。”四是“指辨识事物的能力。”五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我们要理解一个词在一句话中的含义,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词语本身的含义和引申义。

(2)词语有多重含义的,看该词的应用场景。

(3)看说话者说出这句话时的语境。

(4)看社会公众对这句话约定俗成的理解。

通过这几种方法,人们可以断定“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中,“知识”就是指第四、第五种含义,根本不会产生所谓的歧义和偏差。

退一万步讲,人类的知识也是在不断的发现、探索、论证之中进行更新、正误、纠偏和补充完善的,在人类对某种事物作出全面、系统、正确的判断和认知前,其所形成的知识也是具备相应的力量的。

例如,人类对宇宙、对太阳系、对地球的认知还停留在非常肤浅的阶段,所形成的的关于宇宙、太阳系、地球的知识是局部的、阶段性的、非常不完善的,甚至有些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但这并不妨碍这些知识为人类提供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力量。

人类对能量、能源的认识也是一样,仍然处在发现、探索、试验、低水平开发的阶段,但并不妨碍人类利用有关这些能量、能源的知识,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力量。

02是不是运用每一句口号的时候都要附上正确的含义说明?

在人类的发展进步史上,先贤哲人为后人总结出许多的经典名言和实用金句,除了“知识就是力量”外,还有许许多多如“劳动创造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人民服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等,如果用余秋雨先生扥话来说,这些名言金句也都很容易产生歧义和偏差。

就拿“劳动创造价值”来说,“劳动”有“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有“生产性劳动”和“破坏性劳动”,其他名言中的词汇都要么是有多重含义,要么是可以在名词前加上“假的”“坏的”等反义限定词,是不是我们在每次运用这些名言的时候,都要加上附注和说明,以免听者产生歧义和偏差?

03对于经过历史检验并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名言警句,我们奉行“拿来主义”就行

许多先哲前贤为人类总结概括出富含哲理、催人奋进的经典名言和醒世警句,犹如一个个无形的人生金矿和社会财富,早已得到举世公认和大众的正确理解,我们只需奉行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在需要时搬过来用就行。除非有人发现其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或发掘出全新的内涵,否则,无需像余秋雨先生那样小心翼翼、怕这怕那,左解释右说明,这样反而会在社会公众中造成理解的歧义和偏差,造成人们在认知上产生模糊而无所适从。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也要相信公众的理解力和鉴别力,他们不是三岁小孩,更不是无知的白痴,不需要我们自以为是地去杞人忧天、越俎代庖,扰乱人们的正常思维和知识运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yyz/24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