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静观应用发展论坛
8.28日程
日程概括
8月28日,第二届中国静观应用发展论坛的第二部分——亚太静观大会的翻译转播继续。会议有超过7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分享者。横跨59个国家,包括来自伊朗,伊拉克,南非等国家的代表。会议通过互联网到达世界各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来分享包括新加坡当地专家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人员分享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还有不同的方法和实践。帮助改变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心连接得更好。亚太大会翻译组成员
陈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德舞动?治疗师企业教练,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周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帕拉阿图大学(PaloAltoUniversity)心理咨询硕士,清华大学传播学硕士
陈皎羽(Joy)——新加坡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师,现就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系统从事临床心理和正念培训工作,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荣誉学位,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长期静观冥想对情绪失调的管理作用
讲者:Prof.ZindelSegal——牛津大学静观认知治疗联合创始人,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心理学特聘教授
翻译:周玥陈欣
静观修习的作用如何判断?对于患有抑郁障碍或者焦虑障碍的人来说,静观修习可以为他们带来什么?静观修习怎么能够帮到这些人?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对患有抑郁障碍或者焦虑障碍的人进行10-15年的随访追踪。追踪发现发现,其中很多人实际上大部分抑郁患者可能会经历1-3次抑郁复发。
科学家们根据这些流行病数据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估算,发现抑郁患者的每一次发作,都会增加其随后的复发风险。这个复发风险约是16%。如果有人抑郁发作过4次,那么他们再次复发的风险高达64%。
年,ZindelSegal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资金,去研发能够预防抑郁复发的心理治疗。并与JohnTeasdale和MarkWilliams,拜访了乔卡巴金参观了静观教学中心,将MBSR的教学方法整合到CBT中,形成MBCT课程。
MBCT包含8节课,每节课时长1.5小时到2小时。前4节课主要是增强学员的专注力。第6课的主题是“想法不是事实”,第7课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第8课的主题是“保持和延续静观学习”
在一项有名抑郁症患者参与的MBCT相关研究中,包括没有接受MBCT训练的抑郁康复患者和接受过MBCT训练的抑郁康复患者,接受过MBCT训练的患者复发风险降低了31%。证明了与未接受MBCT训练的康复者相比,MBCT为抑郁康复者提供了更显著的保护作用。
此外,在一项关于静观是如何影响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系统的研究中,通过电影的方式让被试感受悲伤。当人们感到悲伤时,大脑的一些区域很自然地被激活了,同时这些区域也与大脑的思维反刍活动有关。它们将悲伤的情绪视作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想弄清楚悲伤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来解决悲伤。
没有接受过静观训练的人,他们会更多地去思考悲伤,更少能感知到悲伤的身体感。接受过静观训练的人,变得对悲伤的身体感觉更敏感,更少去“思考”悲伤。他们因悲伤电影而升起的情绪体验得到了调节。因此允许悲伤的感受或者悲伤在身体感觉方面的呈现,就会有机会让抑郁缓解。
静观让我们允许情绪的出现,而不是回避它们。训练人们留意自我评判,并且对自己多一些慈悲。同时还教人们如何分辨什么是情绪的概念,什么是情绪的体验。
人际静观三重奏—前奏
讲者:Prof.LamShui-Fong——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英国牛津大学静观中心顾问
我们的生活交织著种种社交关系和沟通网络。在这些关系中,我们经历喜悦、紧张、不满、欣赏、渴望、痛苦。很多时候,我们在关系中懵懵然如在梦中,受爱恶、臆测、批判不断拉扯。
这个课程建基于「洞见对话」(InsightDialogue)的修习。修习人际静观让我们可以更全然临在,更能照顾自己和他人,加深修习者与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性」(Mutuality)。
人际静观修习不同于一般的交谈或沟通技巧培训,是因为它的的特点在于“智慧”。对话是在较稳定的静观觉察下进行,从而让修习者的心处于清明、觉察、放松、开放中相互「对话」。每个当下都是新的开始。因此人际静观(IMP)课程的参加者需要参加者有一定的静观(静观)修习基础。
静观校园教育的基础
讲者:RichardBurnett——英国静观进校园项目创始人及教师
翻译:陈皎羽(Joy)陈欣
MISP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6,名教师,并且服务了,多名儿童。今天的目标是谈论在学校教授静观的基础和目标。
关于如何在学校实施静观,10%来自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而另外90%是如何将这个课程带进学校。Stephanie的论文介绍,静观进入学校的四个基石,分别是人,学校的看法、学校的资源,最后是把所有这些整合在一起的一段旅程。
#1
首先要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