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7-6-6 12:54:17   点击数:
  

初识以人为中心疗法

回想起来,初学心理咨询时,讲授心理咨询章节的老师非常推崇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也称为当事人中心疗法)。

为什么要提起这个话题呢?当时觉得这位老师冷冰冰的,看人时的斜睨,让我很不安,甚至我会觉得厌烦,好大的不情愿,还人本主义呢,对人这样冷漠,何谈“以人为中心”,内心里基本是排斥的。然而,我尊崇权威,敢怒不敢言,并且事实上,我特别想讨好她,企图让她喜欢我,给我接纳和认可。总体来说,我是失败的,我其实讨好不了她,她也给不了我想要的接纳和认可。

她是对的,她没有必要接受一个学习心理咨询的学生投射到她身上的“讨好权威”模式,她界限分明,看似冷若冰霜的背后,切断了我投射的路径,我自己慢慢地了解到,她的表现让我想到了父亲,他们都是“严厉的老师”,基本面无表情,眼睛里满是挑剔,好像他们有绝对的权威,可以控制一切。就像我害怕和畏惧父亲,胆战心惊讨好的同时,内心里虽然充满厌烦和愤怒(其实是多么想父亲和蔼可亲地接纳和认可啊!),还是深受父亲的影响一样,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我还真是特别上心。

话说到这里,意思很明确,自己的判断和对于某种疗法的公正态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特别感谢前文里提到的老师,她的专业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她的互动,正是印证了那句话“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布知道心理文/思明)

现在,我们开始正式介绍以人为中心疗法。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背景资料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心理辅导学教授林孟平在她的《辅导与心理治疗》一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一贯以来,精神分析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以分析来控制当事人,换言之,精神分析家的分析与定向决定了当事人的言行举止,而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则是将权力从治疗员手中取回,移交给当事人,同时也已当事人(client)一词取代了病人(patient),这是一项令人鼓舞的改进。”

罗杰斯曾说过:“心理治疗不是操纵一个消极被动的人格,相反,是要协助当事人,让他的内在能力与潜质得以发展。”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实质,是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疗法。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治疗目标

1.人格成长型目标主要表现在减少内在冲突、增强自尊心和自我整合能力,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真正成为一个机能完善者。填平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沟壑。

2.问题解决型目标主要表现在减少症状痛苦,增强自信,选择更好的职业等。

三、治疗条件

首先,对于来访者来说:

1.来访者本身必先承认自己在自我概念上有矛盾之处;

2.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来访者对咨询师怀有良好的印象,向他表露自己内心世界时有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咨询师要具有坚实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经验,以及协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世纪能力和技巧。

其次,对于

1.与来访者真诚一致的交流。需要注意的事项:(1)从角色中解放出来(2)自发性交流(3)非防御性态度(4)一致性(5)自我暴露

2.无条件积极







































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广东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yyz/1541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