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大家先和联播君来做个测试,以下症状你占了几条?
①“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②“过分话多、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③“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④“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呵呵,小编就中了一半~
所以呢?
可是结果让小编颤抖了~
我竟然……有病!!
7月14日,成都双流区卫计局官微“健康双流”发布的11条“问题清单”,用于“帮助鉴别”疑似精神病患者,只要符合11条中任何1条,就有精神病“嫌疑”。
消息称,鼓励市民发现并举报身边疑似精神病患者,爆料奖励50元,经专业鉴定确诊后,再奖励元。
11条“问题清单”
1、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2、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3、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等)
4、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
5、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6、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7、疑心特别大,怀疑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8、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9、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
(是指这样躺吗?)
↓↓
10、自杀,或者自残。
11、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
看看我们网友的热评:
溜溜的大仙:全民都是神经病的节奏??穿着拖鞋克买菜:占了8条,可以自己报名吗?@一路追随:宅男一枚,这样看来,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梅菜扣肉:这到底是真的吗?还是开玩笑?我看了只想笑!
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是你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精神病,欢喜的是发现从此多了一条发财路,完全不用去迪拜捡钱了。一时间,大街小巷,言必谈11条,精神病人瞬间成了抢手货,正常人感觉不够用了。
精神病患者是普通人能鉴别出来的吗?普通人是否为精神病患,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严格鉴定,最终的诊治程序往往需要医疗手段的干预。
精神病患者或多或少会具备11个“症状”中的一个或几个,但是反过来推论却无法成立,具备一些症状的人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精神病患者。这可能是政策制定者没有搞清楚的地方。
提醒周围的小伙伴,从现在开始,以下人群要注意了,千万别乱跑,要跑先告诉我,我领了钱请你吃饭。
(1)宅男宅女们,别再宅在家里了,赶紧出门去,不然急性精神病证就免费给你快递到家了。第11条属于你。
(2)衣冠不整,以后将不再是被高大上餐厅、酒店、商场拒绝的理由,更是精神病院的重要入门指标之一,该行为中了第6条。
(3)脾气暴躁的人终于有了下场,再也不能要求别人包容你了,走你!这属于第4条。
(4)别在沙发上乱躺,这中了第9条。
(5)今天打了个耳洞,貌似属于自残行为。举手认领第10条。
(6)有了第8条,剩男剩女们再也不用担心七大姑八大姨瞎哔哔了。谁要再多嘴,一言不合,举报你!精神病!
(7)吹牛不犯法,法院不管你,精神病院等着你。“胡言乱语,说听不懂的话”,中第3条。
综上所述: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但凡精神病人,都不会说自己是精神病。而说自己是精神病的,往往都是装的。”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什么是精神病??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善政也不能拍脑门
其实,精神疾病在整体人群当中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世界上有4亿人在遭受精神和神经疾病的痛苦或是社会心理问题的折磨,而另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障碍,但实际登记在册的只有万人。也就是说,有大量的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混杂与游离在健康人之中。近些年来,相关精神病人伤人、砍人,影响社会安宁的事件频发。
但是这好心的11条,似乎是在为人民服务,然而,bug太多,经不起推敲。我们理解双流区卫计局官方搞有奖排查精神病患者的善意,然而,开展工作,服务社会仅有善意是不够的,还需把工作做得细致专业,讲究个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毕竟,鉴别和诊断精神病,仅凭这宽泛、模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11条,靠发动没有专业资质的老百姓来举报,确实不太靠谱。
对各类违法犯罪、贪污受贿等行为,政府有关部门与司法机关可以发动群众举报,但引导精神疾病患者就医,却不适宜通过“发动群众”的方式进行,这样做实际上是一种法盲行为。
排查精神病患者,更好的方式不是直接简单粗暴地检举爆料,然后强制进行检查,而应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广告加强宣传,让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能够认识到精神病的潜在危害,从而积极参与治疗。
一位知乎网友,同时也是一位精神分裂症康复者在看到这个新闻时,认为这个做法是在把他们当做罪犯一样悬赏缉拿,“这个措施有一个错误的假设,那就是精神病患者都是不定时炸弹”,所以才会时刻提防他们。
这个假设的确是错误的,精神病患者有程度轻重之分,对其他人的潜在威胁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只有重性精神病患者才有可能对他人产生伤害,而在这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中,也只有10%的人才会肇事、肇祸产生危险,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所有精神病患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如果要对没有肇祸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排查,那么,面对越来越多司机酒后驾车致人死亡的案例,我们为什么不事先去管理经常喝酒但没有驾车的司机呢?
大家都在看
最新!中马澳三方声明:马航MH搜寻或中止但不是终止
不敢看丨月薪多少才算80后佼佼者?看看你拖后腿了吗
不懂事丨给父母提个醒,每年暑假都有少男少女搞出“人命”
本期编辑:张祺舜 责任编辑:陈晨
来源:综合新华网、巫婆汤、新浪微博等
网络时代信息嘈杂,靠谱的声音在哪里?
将我「置顶」,重要新闻不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