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处方
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大量存在有或同时有精神心理问题,由于传统的单纯医学模式,常忽视精神心理因素,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成为目前心血管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面对又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临床医生对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临床中遇到的大量此类问题难以运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
心血管疾病多数是致命性疾病,而心脏科患者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通常是亚临床或轻中度焦虑抑郁,没有达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这部分患者由心脏科医生处理更安全方便。
在面对患者时,建议采用以下流程:
(1)详细询问病史。常规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询问一般生活中的普通症状,如食欲、进食、二便、睡眠问题等;适当问及情绪困扰(如最近情绪怎么样,是否容易紧张或担心、兴趣活动缩窄等),帮助患者梳理各种症状与情绪波动有无相关性,对帮助患者认识某些躯体症状与情绪的关系有帮助。
(2)做必要的相关心血管病检查,使对患者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判断更有依据,如:主诉中哪些可用心血管疾病解释,哪些不能;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应有什么处理等。向患者讲清楚诊断的理由和依据,非常有助于患者接受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3)如果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和情绪低落或容易担心,或发现其他心理问题线索,可有针对性进行《躯体症状自评量表》、或PHQ9/GAD7或HAD量表评估。
(4)如果精神症状存在已较长时间(1个月以上)或症状明显造成生活紊乱,在认知行为治疗和征得患者认同情况下,及时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患者在获得诊断和治疗决策阶段,以及后续治疗和康复阶段,可能经历多种心理变化,作为心脏科医生主要的帮助手段是认知行为治疗和运动指导。
有安全性证据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抗抑郁焦虑药物包括以下3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他抗焦虑抑郁药物在心血管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5)治疗过程中可以量表评分,根据量表分值变化观察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加药或换药。
对于心血管医生来讲,并不要求每一个心血管医生都成为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也不要求所有心血管医生都成为全能型专家,治疗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我们的专长和重点。但鉴于精神心理因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和生活质量下降,作为心血管医生有责任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医院收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