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福教授演讲∣心理治疗的历史和未来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6-10-10 11:51:44   点击数:
  森福教授演讲∣心理治疗的历史和未来

三年没来武汉,非常高兴能够再次见面。你们很年轻,而我已经退休了,在新的进展上面,大家比我有经验,我在历史方面可以做些介绍。

人将老去,老了就会去寻找基础的东西。想要对心理治疗有基本了解,离不开三个问题。第一个,心理治疗的概念是什么,核心意义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心理治疗;第三个是,未来,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一个问题,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有关。心理治疗是在医学中的,自始至终都在,第一是外科学,其次是药科学,第三就是心理治疗,但人们很容易忘记心理治疗与医学有关。如果谈到心理治疗在西方的历史,可以看到以下发展脉络:

在医疗中,心理治疗的最早方式是萨满,那时,人们对于精神世界还不了解。到现在,萨满仍是存在于原始部落的一种疗法。其次是与宗教有关的疗法,僧侣在其中扮演着治疗者的角色。关于治疗过程,在希腊、埃及等地都有特殊设定。在希腊,哲学在医学里给心理治疗起着引路的作用,方法类似于精神分析。有意思的是,精神分析被认为是由弗洛伊德创立,实际上是弗洛伊德从希腊医学中拿去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18世纪以后,欧洲的心理治疗就从医学中消失了。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表明心理治疗重视人和精神的存在感,而逐渐淡出现代医学领域。18世纪末19世纪初,外科医生在手术麻醉时发现了催眠术。当时,比较有名的是一位乡村医生,在皇室进行催眠术。而后巴黎的著名医生—沙可将催眠科学化,再以后才出现弗洛伊德。19世纪20、30年代,斯金纳发现行为认知疗法。在回顾欧洲的心理治疗发展史中,我很好奇,中国的心理治疗有怎样的发展线路?曾有人借用毛泽东思想做心理治疗,中国有没有类似西方的心理治疗流派和思想呢?如果大家有兴趣,或许可以做个历史发展的比较。(施琪嘉教授增补)这个议题给我们大陆、给华人提出了一个挑战,心理治疗能否进行这样的比较呢?

麦斯曼用暗示进行治疗。他借用木桶、树、电极等道具让病人产生酥麻的感觉以进行暗示,这在当时很著名。沙可则在神经科进行催眠治疗。演示的时候,吸引了欧洲各科学生前来观摩。治疗中,癔症病人不能表达的潜意识想法和愿望,通过身体得以表达出来。经由表达,症状得以缓解。后来,弗洛伊德创造性地提出个体被允许表达,而不是屈服于父权社会的群体压力,个性被尊重的技术。精神分析的主旨即是允许个体表达。

精神分析的这一主旨对中国人有特别的重要性。我们从小生活在集体和家庭中,被要求进行服从,允许个性在心理治疗中被表达就显得异常重要。精神分析有这样的设置,个体躺在躺椅上,治疗师在后面,不干扰个体的自由联想,容许他尽可能地表达想法。个体在表达的过程经验到了被尊重、允许的自由。(施琪嘉教授增补)中国人和欧洲是两个极端,欧洲强调我我我,中国通常强调我们我们我们。个体的自由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呢?一旦把我们变成我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巴甫洛夫是条件反射的鼻祖。行为认知的产生就是因为在狗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这一发现将心理治疗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层心理学,一类是学习心理学。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麦斯曼发现了心理治疗的基本元素——二元关系,即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二人关系。尽管麦斯曼在当时做的是团体治疗,但团体治疗的最小元素即是和团体中的某一人打交道。个人治疗延伸发展,就是团体治疗、家庭治疗、躯体治疗、艺术治疗等,但在技术上,都是基于个体治疗。

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的定义什么?心理治疗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说,语言或者说话就是治疗的核心,当然,这取决于病人和治疗师之间如何沟通。病人的沟通问题在二元关系中不同程度的呈现出来,这样沟通改善沟通就是用作治疗的药物,得以在二元关系中出现新的沟通方式。

这是年提出的经典定义。其经典,首先在于科学性,是受过训练的医生进行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是对行为障碍或身心疾病进行影响。不同于医患关系中医生独自决定的情形,心理治疗的整个过程是由二人共同进行的,重要的工具就是沟通,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其次是有治疗目的,对于改善什么方面的话症状,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在心理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针对关系进行工作,在关系中通过沟通实现治疗。

简言之,心理治疗的定义是,用言语,有意识有计划地影响行为,在沟通中建立情感依恋的方法。

有人会质疑,我们如何知道沟通能够治疗病人?这当然是有研究证明的。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心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在同其他医学学科的比较中,心理治疗的疗效是非常好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心理治疗?

心理疾病和心身障碍的增加在德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中是非常重要和核心的问题。以整个欧洲为例,30%的人群存在心理疾病,其中躯体疾病和恐怖症比例较大。在18-65岁的成年人中,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除在酗酒,物质滥用上比率较高外,其他患病率均低于女性。

那么,问题来了:精神疾病发病率为什么会上升?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大家已蒙圈)

(森福教授自己回答的~好一个自问自答~窃笑)源于社会观念的转变,即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对接受心理治疗的羞耻感降低,甚至有人开始炫耀自己有心理治疗师。在30%—35%的患病人群中,重症并没有那么多,多是压力问题,由于社会观念转变来寻找心理医生,这样一来,流行病学的数据有虚高的成分。

大家明显感觉到,在过去的10年到20年间,病人在增加,心理需求也在增加,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改变?

一是家庭模式的改变。在德国,孩子逐渐较少,出生率降低甚至成为负值。二是地域流动性增加。即使拥有户口,德国年轻人还是愿意从小城市搬迁到大城市去。(施琪嘉教授增补)在中国,北漂、留守儿童成为流行的现象,留守儿童对应的就是父母的离开,这在中国有更大意义。三是关系的丧失,人类的管理以前是由宗族进行,现在转变成由法律、社会进行,这是一种很大的关系丧失。此外,社会角色也在发生改变,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赚钱,甚至养活男人。工作压力与个体迷失方向、价值观改变也是心理疾病与心身障碍增加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回顾技术发展的历史。一个新方法的产生,必然是当时的其他方法都不再有治疗效果。经典精神分析有自己的适应病症和病人阶层。弗洛伊德用谈话疗法治疗强迫症和癔症,病人阶层则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著名案例—安娜.O,就是如此。弗洛伊德在法国的病人也是有教养的富人。这样,精神分析的很多病人都是可以谈的,并且良好的教养让病人讲究说话的调调,像我们所说的文艺男青年、文艺女青年(这是施琪嘉教授自行发挥的)。然而,重症精神病人无法谈,沙利文就发展出人际间的疗法,针对有重症精神障碍进行治疗。当然莎利文等人接受过精神分析训练,是在经典精神精神分析中发展出人际精神分析。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治疗存在明显的界限,在界限的这一边不能治疗病人,越过界限可以治疗另一部分病人。埃森克、斯金纳发明行为疗法治疗恐怖症,贝克发明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这些疗法并不是对立的,二是相当于阴和阳,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认知行为疗法。

总的来说,不同疗法适合不同的心理疾病,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适应阶层。弗洛伊德的治疗对象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中上层阶级,特别是女性。荣格的治疗对象是中老年知识份子,暗示对中老年没有作用,神学则较有意义。阿德勒专门针对中下阶层,诸如工人、学生和穷人。克莱茵对儿童进行工作,而罗杰斯的疗法在大学生中比较适用。

不同的疗法适合不同疾病、不同人群,那么我们要学习哪种心理治疗?很多学习我们都需要有,如果在技术学习以下三类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系统家庭治疗,至少保证我们的学习不会跑偏。

这三种治疗方法都要学,但界限是什么?怎样学?精神分析心理治疗,针对内在心理世界进行工作。行为治疗,针对行为的模式进行工作。有人认为,行为学家对精神分析以及病人怎么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不感兴趣。实际上二者有交叉的部分。诸如,尽管现代行为治疗总体上对行为怎么发生及行为模式是什么更感兴趣,但同时也会考虑内在动机。精神分析师会使用‘退行’描述病人的崩溃、发作是行为上回到婴儿状态。系统家庭治疗,针对家庭系统的关系进行工作。在面对同一个危机个案,诸如大学生在BBS上扬言说要杀人时,三个理论则有不同的思路和处理方法,所以三种疗法都需要学习。

在S—R(行为—症状)过程中,三种疗法有不同的思路。精神分析认为,意识层面的s导致R,潜意识层面的小s导致更大的R。为什么小s导致大R呢?举例说明,一个人去参加别人父亲的葬礼,尽管他和这个人并没有密切关系,但葬礼唤起内心对自己父亲的感情而导致强烈反应。好似弗洛伊德所说“我们不是自己房子的主人,我们的潜意识才是”。关于这些哲学问题,我们不能做主,做主的是我们过去的经历。过去经历承载了很多情绪、感觉、幻想、创伤、创伤带来的焦虑、依赖、攻击、性冲动、暴力和虐待等。在日常生活中,潜意识层面的小s通过防御机制发生运作。行为疗法,在S—R(行为—症状)过程中安置预测因子,如基因、家庭特质、生活事件和学业等预测功能失调的原因。系统家庭疗法,则强调社会系统(伴侣、家庭、邻居、团队等)的交流以及心理生物系统的影响。

如果都学习了以上三种疗法,如何取舍?我的经验是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再去评估,具体步骤是识别—评估—理解—处理。在识别上应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yyz/1024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