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四好才算好:身体好、心理好、精神好、物质好
"四好"益康寿
欲求康寿,并无灵丹妙药,关键靠自己保健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四好",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好品德是健康的营养素,古人云:"仁则寿""德高寿永".那些心地善良的人,情操高远,处世和善,能以善近人,以和待人,以真助人,心理状态经常处于泰然自若的最佳水平,这样能促进体内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等有益物质,从而提高免疫力,促进健康长寿.
满足这7个特征的人,身体不会差,看看你中了几个?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注重心身健康了,很多人都追求长寿,当然要想追求长寿,你首先得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才能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一般来说,身体比较健康强壮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性。那么,身体好的人都有什么特征呢?
身体好的人有什么特征?
一、睡眠充足
人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当中度过,睡眠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晚上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机体恢复精力,并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助于身体健康。健康的睡眠状态是:睡眠梦少、起夜少,醒后感到精力充沛,而睡眠质量差的人,大脑和各器官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就会使得各脏器受到慢性损伤,这是不健康的表现。
二、伤口修复迅速
伤口的修复依靠血管壁的收缩、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等物质,身体状况好的人,在受到创伤之后,伤口的恢复会比较快,因为其血管壁的弹性好,血液凝固能力、白细胞杀菌能力都较好,比如在手术之后的愈合、恢复会很快就是一个体现。
三、恒定的体重
体重在BMI指数范围内的人,如果能保持这个体重的正常波动,那么说明其是比较健康的。如果体重突然变化,就意味着身体出现某种不健康因素,需要格外注意了,体重的下降,可能提示营养不良、恶病质等情况。如果体重上升很多,那么其说明肥胖正在侵袭你的身体,而肥胖的出现,会加大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四、指甲红润无棱
中医上通过指甲的颜色可以判定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这是因为指甲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是相联系的,健康人的指甲应该是红润无棱的,提示机体的气血充足、内分泌功能正常,营养物质充足。如果指甲苍白、青紫都提示机体出现了一定的损害。
五、大便通畅
身体健康的人大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大便通畅、不便秘,并且大便的时间规律,这就提示其肠胃功能正常,消化能力比较好。如果经常出现便秘、腹泻等情况,那提示你的消化、排泄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长期解不出大便,宿便堆积会不断产生毒素,还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等问题。
六、头发有光泽
头发与健康息息相关,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与肾脏的功能、血液的形状有关。健康的人头发润泽,发质好,如果机体出现一定的问题,那头发很可能出现脱落、变白、变细、无光泽的现象。
七、性格开朗
心理健康影响着生理健康,性格开朗的人通常比较豁达,血液通畅,机体处于愉悦状态,因此比较健康长寿。
这四种正常的人类心理,其实属于精神疾病
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离我们非常遥远。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对心理、精神类疾病的认知停留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的心理疾病。其实,心理疾病就在我们身边,一些更轻微的心理障碍由于太常见而被人们误认为是“正常思维”。
这一类心理障碍一般具有轻微性与自愈性的特点,通常无需心理干预及治疗,对个体的日常工作生活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是,我们对这类现象也应该保持警惕,因为这些心理障碍随时都有恶化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列举四类。
一、正常癖
所谓“正常癖”,指一个人过于死板地遵守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可能是社会固有的,也可能是他们自己规定的,他们做事情总是有一个严格的流程,不允许出现差异性与个性化。这类人在生活中一般高度自律,行事风格异常严谨甚至可以说死板,而这种“规则”一旦受到外界干扰,他们就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有些人睡觉前衣服必须按照顺序依次叠好,或者是对作息时间有着过分严格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有这些行为的个体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不加以疏导控制,就有可能发展为“强迫型人格障碍(Forcedpersonalitydisorder)”,这种心理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5%左右,属于比较常见的轻微心理疾病。
二、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是一种的临床心理现象。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重复”的特质,无论是遭遇到了快乐或者痛苦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重复体验的欲望。
这其实是一种人类畸形的心理保护机制,我们总是觉得未知的事物是危险的,是令人恐惧的,尽管它可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而熟悉的事物则会带给人安全感,尽管它可能给人带来伤害。
我们一般只重复做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你会重复光临一家你非常喜欢的餐厅、喜欢用同一个牌子的钢笔。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一件事情让人感到难过,也会因为强迫性思维而不断重复。
比如,许多人在失恋之后又急着和好,一部分原因是感情本身的基础或者分手只是小打小闹的日常,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你现在的对象是你所熟悉的,他(她)尽管给你带来了痛苦,但是仍然好过与陌生人重新建立关系。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我们会看到许多恋人分分合合的选择。
三、否定型落魄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不会反复思考“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这类高深哲学问题的,但是当人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巨大的刺激时,内心会出现极度恐惧的应激反应,从而对自我产生怀疑与否定,呈现“否定型落魄”。
在这种情况下,这类人会对自我持怀疑与否定的状态,同时也会怀疑与排斥其他人,从而失去自己的归属感。心理学认为,人类最原始的归属感是对于父母的归属感,因此,那些陷入“否定型落魄”的人对亲情、爱情表现出极度的冷漠,父母与家人在他们看来已经同旁人无异,即使在一个稳定的家庭之中,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四、性情绪转移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作为世界享有盛名的“精神分析之父”,对于“性”这一概念保持着高度